CMS专题

问答题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近代报刊。

题目
问答题
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近代报刊。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新的阶级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开始要求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因此采取了合法的斗争手段,于是新闻事业发展了起来。
二、概况:
1.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报刊都受到了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和压制,如英国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制度都是对资产阶级报刊新闻出版自由的限制。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兴起,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出版的一系列进步报刊,包括《人民之友》、《杜歇老爹报》等。
3.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作报刊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三、影响
1.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2.新闻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
3.为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近代报刊。


正确答案: 一、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新的阶级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开始要求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因此采取了合法的斗争手段,于是新闻事业发展了起来。
二、概况:
1.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报刊都受到了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和压制,如英国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制度都是对资产阶级报刊新闻出版自由的限制。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兴起,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出版的一系列进步报刊,包括《人民之友》、《杜歇老爹报》等。
3.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作报刊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三、影响
1.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2.新闻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
3.为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2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1、基本要点:
(1)为革命办报,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作为报纸的首要任务;
(2)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
(3)承认报纸的党派性,主张办报机关报作为党派“喉舌”,宣传革命的纲领、主张,并化为“常识”,让民众接受;
(4)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的代表和舆论的代表;
(5)认为报纸是“舆论之母”,不仅可以宣传革命思想,而且可以表达舆论,影响舆论,甚至可以制造舆论。
2、局限性:孙中山的“舆论之母”论,有其合理性:把报纸称之为“舆论之母”,要求革命派报刊以宣传革命主张为己任,希望《民报》等作为同盟会的喉舌,将同盟会的纲领宣传到民众中去,使之化为一种“常识”;局限性在于:在孙中山等人看来,民众分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他们处处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因此革命派的宣传工作做的相当不广泛,不深入。在“舆论之母”的指导下,他们不仅利用报刊宣传革命主张,而且为了配合某一次大的政治或军事行动,大“造”舆论,甚至编造舆论。

第3题: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

A.古代报刊时期

B.近代报刊时期

C.现代报刊时期

D.当代报刊时期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归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历时20年。他的报刊活动可以以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中国海军成员的严复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2.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及《国闻汇编》《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等人,在天津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昌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在缇骑四出的恐怖环境中大胆地揭露事件真相,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的过程,留下了珍贵史料。之后十年间,严复潜心于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国闻报》的社论大部分出自严复之手,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同时出版的旬刊《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了他翻译的《斯宾塞尔劝学篇》和赫胥黎《天演论》,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了思想启蒙作用。

第5题: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正确答案: 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如《察》《东》等就有大量自撰的言论,也有文艺作品和消息。《东》首次登载行情物价表,并在新闻后加编者按。《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1876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中国近代第一份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要素俱全的日报是《申报》。

第7题:

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成果。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美国。()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中国近代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影响?


正确答案: 19世纪初,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大举抢滩),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蜜蜂华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报)、《中国丛报》、《得臣报》、《孖刺报》、《香港电讯报》、《华北捷报》、《字林西报》、《文汇报》、《晋源报》、《京津泰晤士报》、《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中国教会新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截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始于此),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80余种,外文报刊约有130多种。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