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建筑基坑回弹观测,对于矩形基坑,回弹观测点的布置沿纵向每()布一点,沿横向每()布一点。()A 8~10m,3~4mB 6~8m,3~4mC 8~10m,5~6mD 6~8m,5~6m

题目
单选题
建筑基坑回弹观测,对于矩形基坑,回弹观测点的布置沿纵向每()布一点,沿横向每()布一点。()
A

8~10m,3~4m

B

6~8m,3~4m

C

8~10m,5~6m

D

6~8m,5~6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沉降观测点宜选在()位置布置。

  • A、建筑四角
  • B、每根柱基上
  • C、高低层建筑交接处
  • D、沉降缝两侧
  • E、沿外墙每10-20m处

正确答案:A,C,D,E

第2题:

位于基坑下方的地铁隧道基坑开挖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体卸荷必然引起基坑底部土体的回弹
  • B、土体回弹使隧道产生竖向直径增大的圆环变形
  • C、基坑土体卸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呈现不均衡性
  • D、隧道沿纵向产生均匀的曲率变化

正确答案:D

第3题:

关于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

A.基坑工程均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B.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
C.基坑回弹观测应不少于2次,分别在基坑开挖之前与基坑挖好之后
D.沉降观测应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
E.基坑变形观测的观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阴角处,间距不应大于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3个

答案:B,D
解析:
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
(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内容: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斜坡位移观测。
2)观测时间及频率:
①在基础结构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工后开始观测,高层建筑每增加 2~3 层观测一次;
②暂停施工的,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 2~3 个月观测一次;
(2)对基坑工程的观测:
1)观测内容(教材中有三个地方涉及到该知识点):
①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②基坑监测应包括对:支护结构、已施工的主体结构和邻近的道路、市政管线、地下设施、周围建筑物等项目进行监测。
③基坑工程监测重点是做好: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等的监测。【注意“③”的重点对象是来自于“②”】
【备注】基坑监控方案内容: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信息反馈系统。
2)观测要求:
①基坑监测应由建设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施。
②监测点的布置位置、数量:应沿着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 3 个。
③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进行观测。
④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第一次在基坑开挖前;第二次在基坑挖好后;第三次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
(3)高层和超过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每 1~2 个月观 @##测 1 次

第4题: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应根据()及地质条件确定,用适当的点数测出所需纵横断面的回弹量。

  • A、基坑形状
  • B、基坑大小
  • C、基坑深度
  • D、基坑朝向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降水观测孔设置时,观测孔应怎么布设()

  • A、沿基坑两侧向中心成排布置
  • B、沿基坑中心向两侧垂直成排布设
  • C、沿基坑中心向两侧梅花形布置

正确答案:B

第6题: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建(构)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处。

  • A、7.5~10
  • B、10~15
  • C、12.5~15
  • D、12.5

正确答案:B

第7题:

布料时,要求化学组成()纵向方向为而均匀。

  • A、沿台车横向
  • B、沿台车
  • C、每一微小单元
  • D、每一布料周期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下列关于基坑变形观测说法,错误的有( )。

A.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
B. 监测点布置在受力较大的部位
C. 观测点不应大于30m
D. 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3 次

答案:C
解析:
P78

第9题:

挠度观测中观测点应沿基础的轴线或边线布设,每一轴线或边线上不得少于3点。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对于矩形基坑,应在()布设。

  • A、基坑中央
  • B、基坑纵(长边)轴线上
  • C、基坑横(短边)轴线上
  • D、基坑纵横轴线1/3处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