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颠张狂素”的草书成就和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颠张狂素”的草书成就和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被称为"颠张狂素"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薛稷

D.张旭

E.怀素


参考答案:D, E

第2题:

关于我国书法艺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颜筋柳骨”中的“柳”指的是柳宗元
B. “二王”指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
C. “颠张醉素”说的是两位草书书法家
D.书法的五种字体是篆、隶、楷、行、草

答案:A
解析:
“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并非柳宗元。A 项说法错误,应选。B、D项说法正确;C项,“颠张醉素”指的是唐朝草书书法家张旭和怀素,说法也正确。

第3题:

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品有《()》、《()》、《()》、《()》等,对王献之的一笔书,张旭、怀素的狂草都有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十七帖》、《初月帖》、《上虞帖》、《远宦帖》

第4题:

“颠张狂素”的草书成就和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自东汉张芝“一笔书”今草大行于世以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到唐代,绵延不断,草书艺术的发展一直以今草的形式为主体。唐代草书,初唐有孙过庭,其草得二王法,米芾说他的《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孙过庭的草书,虽然“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终未脱二王法规。此外有贺知章,善草隶书,“笔力遒劲,风尚高远”,直承王羲之传统而又带唐人气质,在盛唐与张旭齐名。诗人李白亦善草书,今有《上阳台》墨迹传世。诗人杜牧行草书《张好好诗》墨迹,深得六朝风韵,亦是唐书佳品。唐代在草书上有创造性的书家当推盛唐张旭和中唐怀素。张旭草书继二王,上朔张芝而有明显的独创性,其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落,一气贯注,有“急雨旋风”之势。再加上他那至情至性的作为,如杜甫诗所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世称“张颠”,他的草书被称“狂草”,是唐代今草新的表现形式。晚于张旭的怀素,由颜真卿和邬彤而得张旭草法,他的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世称“狂素”。怀素草书以狂继颠,能学善变,历史上称为“颠张狂素”。黄庭坚评曰:“此二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肯定了张旭、怀素在草书上的成就。
张旭字伯高,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曾宦游京兆(长安),官右率府长史,以书法名世,人称“张长史”。他的草书很受推崇,唐书本传说:“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张旭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将军的剑舞号称三绝,杜甫诗里已称他为“草圣”。据传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他这种疏放不羁的性格情态及其草书“立性颠逸”的体性,可能就是他得名“张颠”的原因。
张旭楷法学自舅父陆彦远(陆柬之之子),出于二王系统,楷书有《尚书省郎官石记序》传世,楷法精研,应规入钜,深受欧、虞影响,黄庭坚评此碑说:“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但终未脱二王及欧、虞以来的规范,变古创新之处不明显。张旭书艺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草书上。目前传为他的草书作品有《肚痛帖》、《千字文》、《古诗四帖》等,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犹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由此可见,张旭草书新风的创造是基于他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认,他曾自言“见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其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远取诸物而近取诸身,将天地万物的情势与自身的主观情态融为一体,任情恣性而寄寓点画,铸就了他飞动豪荡的“狂草”表现形式和风格,创造了独特的草书艺术形象。张旭草书艺术丰富了笔法的表现力,他直接影响颜真卿的书法变革,对推动唐代书艺发展有杰出的贡献。传为他的《古诗四帖》是狂草的代表作,用笔内擫外拓千变万化,刚柔相济,擒纵结合,沉劲雄迈无拘无束,连绵萦逥而又节奏鲜明,线条变化的形态极为丰富,“如神虯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海岳书评》)以抽象的点画线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豪宕而欢悦的思想感情。张旭草书既有“急雨旋风”之势,又法则严谨。颜真卿曾说:“张长史虽恣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也。”可谓“纵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东观余论》)与那些根底薄弱功力浅陋而靠猖獗作态之书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张旭之所以受历代书家推崇,以草书“终其身而名后世”的重要原因。
怀素草书体势兼备,用笔狂纵纯任自然,狂中有法,“虽驰骋绳墨外,而逥旋进退,莫不中节”。目前怀素草书墨迹传世有三件:《论书帖》规模二王草法,“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由此帖可见怀素曾入窥二王草书传统,这是怀素草书的源头之一。他的《苦笋帖》和《自叙帖》,则多匠心独运,纵横驰骋,属于“以狂继颠”富于创造性的一类。这类书作多“有春蚓秋蛇之意,变化不可端倪”。(《平生壮观》)可谓平正一路的质变。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文透露了这类作品的来历:“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除了传统之外,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启示是怀素草书脱化出来的关键,《苦笋帖》用笔如游丝枭空,飞动圆转。而他的《自叙帖》则由从容不迫舒缓飘逸进入风趋电疾,瞬息万变,触笔生象而又层出不穷之境。全篇节奏生动活泼,确有夏云奇峰的奇姿异态。怀素草书与张旭草书相比,各具特色,黄庭坚说:“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在我国草书发展史上,张旭、怀素是两颗灿烂的明星,他们在草书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给中国书法史增添了光彩。

第5题:

颜真卿、柳公权对书法发展的贡献如何?“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唐代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是由隋入唐的书家,初唐已是他们活动的后期,他们继承、总结、发展了隋代书艺,形成初唐楷书规范,尤其在楷书的结体上,开有唐一代之风。
其后褚遂良在初唐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上承欧、虞之绪,下开颜、柳之风。盛唐李邕的书法已有出新之势,其书在行楷之间,“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宣和书谱》)李邕之新在于他以新的体势,使行楷入碑,是盛唐时期成就特出的书家。稍后的颜真卿、柳公权在结体和笔法上向前又拓展了一步,变革初唐楷书法规,从王羲之书风里彻底解脱出来,成就了真正属于唐代楷书的形式规范,创造了典型的唐楷艺术形象,开拓出全新的艺术境界。颜、柳之中,以颜真卿的成就最卓著,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他是继东晋王羲之之后,在中国书坛上影响最大的书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出身于书香名门,开元年间举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权臣杨国忠而出任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唐代宗时任刑部尚书,封爵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由盛唐入中唐的杰出书家。他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平原太守任中,曾与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合起兵镇讨安禄山叛乱,其兄、侄兵败被杀,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巢倾卯覆”的极端悲愤的情况下,纵笔直书了被元代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稿》。他的另一篇行草名作《刘中使帖》则是得悉克服叛军胜利后,身心欣慰之作,感情奔放,笔锋刚健挺拔,“神彩艳发,龙蛇生动”(米芾),观其书“如见其人,端有闻捷慨然效忠之态”。李希烈叛乱后,颜真卿受命劝降,他坚贞一志,终被李希烈杀死狱中。颜真卿一生忠烈,不畏权奸。曾当面与谄媚权奸的郭英义进行斗争,并致书斥责,这就是《与郭仆射书》即《争座位帖》,矜怒之气,发于内而行于笔,全篇一气呵成。字写得奇古豪宕,“字相连属,诡异飞动”,米芾评为“颜书第一”。颜真卿的行草书,情志意绪与书法形式高度融合,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为后世所重。书如其人,书品与人品一致,人与书俱为后世传颂。
颜真卿善楷、行、草,他创立的“颜体”书艺特征,在楷书上流露的更充分。他的父、母双系都是数世善书之家,学有家传。三十五岁时曾从张旭学书,有张旭与颜真卿谈论笔法的《笔法十二意》传世。关于颜书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苏轼说他的《东方朔画赞》法王羲之,有的说他的书学源于北碑以至篆籀,还有的说他学褚。唐代书法在欧、虞之后,民间书法已经形成变革的趋势,颜真卿在这种气候之中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为一炉,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突破王羲之和欧、虞、褚以来的规范,另辟蹊径,从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变革。“颜公变法出新意”的价值在于“自魏晋及唐初诸家皆归櫽栝”,他的书艺包容篆籀笔意,又有北碑的拙朴严正之风,一扫秀润清雅遗风,创造了大气磅礴、雄厚刚健的“颜体”风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一般认为“颜体”书风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笔法方峻,转处用折,虽有个人风格但颜体特点还不十分明显。六十二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用笔易方为圆,转处用转,横画轻而竖划重,竖画带弧形。巧用藏锋和中锋,“蚕头燕尾”式的笔法特征已很鲜明。字字厚重,运笔的起伏、提按变化节奏较初唐三家更为丰富,有力透纸背之感。结体上变欹侧为端正,左右对称,正面取势的特点十分突出。中心舒展,气度宽宏。显然颜体风格已经形成。晚期的《告身墨迹》和《颜家庙碑》等,更为成熟老辣,用笔雄杰而厚重,结体更趋端严朴拙,字距紧奏,布局茂密,点画行间气意充满,整体上庄重正大的气象达到顶峰。
“颜体”书艺突破前人规范很明显,米芾佳美王羲之和初唐欧、虞,而批评颜真卿“无平淡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这正从反面说明颜、柳变古创新的贡献所在。颜书在建树上是明显的,他形成了一整套新笔法,使唐楷在用笔上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又创造了唐楷成熟时期的典型形象和艺术境界,把唐楷的发展推向高峰。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话颇有眼力,颜真卿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开拓性的。柳公权善楷、行、草书,“柳体”的特点在他的楷书上流露得较充分。楷书代表作有《李晟碑》、《金刚经》、《符璘碑》、《神策军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六十五岁时的作品,精练苍劲,神完气足,为传世柳书最佳者。柳书用笔方圆并运而以方为主,强调顿挫,筋骨开张,舒展爽利。撇轻捺重,变化分明。钩挑皆回锋起踢,转折处提笔另起而有棱角。结字不同于欧字的紧严,亦不同于颜字的宽博,而是中宫攒聚紧结,横竖画放纵舒长,从而造成疏密、虚实、黑白、散聚等对比和相互烘托。字的外形有高低伸缩变化,仪态丰富,颇有情致。与初唐欧、虞、褚三家和颜书相比,柳字楷法自成格局,是晚唐富有创造性的杰出书家。
唐楷自褚遂良开始,在用笔上向丰富多姿上变化,中经李邕、张旭,到颜、柳,完成了唐楷笔法的一整套新规范。近代书家沈尹默先生在研究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书家用笔规律后说:“发现他们用笔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行笔有起伏、轻重、疾徐)之分,欧虞属于前者,怀素属于后者。前者是二王以来的旧法,后者是张长史、颜鲁公以后的新法。”由张旭到颜真卿、柳公权的主要贡献就是破旧立新,开拓新局面。唐楷笔法到颜、柳手里,使点线更富于立体感、节奏感,更能表达书家的主观情志意绪,更有性格化的色彩。总之,颜、柳将唐楷书艺推向高峰的功绩是划时代的。

第6题:

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A. 自叙帖
B. 自言帖
C. 中秋帖
D. 黄州寒食帖

答案:B
解析:
张指唐朝书法家张旭,素指唐朝书法家怀素;这个成语意思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自言帖》为唐代张旭所作,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第7题:

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A、自叙帖B、自言帖C、中秋帖D、黄州寒食帖

答案:B
解析:

第8题:

“颠张狂素”指的是()。

A.张旭

B.怀素

C.张世楠

D.《蜀素帖》


参考答案:A, B

第9题:

草书创于什么时候?“章草”与“今草”有什么不同?张芝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草书是怎么出现的,东汉赵壹《非草书》说:“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这篇批评当时草书的文章,揭示了人们为事急所迫,在“临事从宜”追求汉字简易写法的基础上出现草书的事实。篆书的草写就成了草篆(即古隶),化圆转为平直,后来发展成汉隶,再增加波磔起伏就成了八分书。由古隶向汉隶衍化时的西汉前期的简书,如《天汉三年简》、《始元二年简》,已有篆、隶、草相杂的现象。西汉宣帝时的《神爵三年简》和成帝时的《阳朔元年简》已出现比较成熟的草字,有人认为这就是纯然的章草字(见侯镜昶《论西汉书艺》)。此时正是汉隶向八分书衍化,八分书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由此可见八分书形成的同时,草书也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时的草书,单体字的笔法有简易而疾速之势,这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所形成的新书体,已有钩连曲折的特征。东汉简书里已有章草书体的,如光武帝《建初十一年简》,明帝《永平十一年简》等。这说明新兴的章草书是汉代下层书人在长期实用过程中形成创造出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并非是圣人和少数几位书家所为,正如卫恒所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根据史书,汉代善写章草的书家有杜度、崔瑗、崔寔等,历史上有章草创于史游说、杜度说、章帝说等等说法,虽然与实际不符,但是像杜、崔这些书家在当时以草书著称则是事实,他们在草书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草书应用之初,虽有章草之实而无章草之名,定“章草”称,如张怀瓘《书断》说:“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可能有一定根据。但历来说法不止于此。汉晋之际写章草的名家有杜度、崔瑗、崔寔、张芝、罗晖、赵袭、卫凯、皇象、索靖等。杜度、崔瑗、崔寔等的章草书,目前没有原迹留传。张芝《秋凉帖》,吴皇象《急就章》,晋王羲之《豹奴帖》,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大约皆出自唐人摹写,不足为据。根据与他们同时代的有章草书的简书来看,那时的章草书圆笔多于方笔,有明显的波磔笔势,字与字不连缀,成为“字字区别”的独立状态。章草书的书写要“章务检而便”,不像今草那样放纵而多回旋。因章草带波磔,所以书写时重在“运其指”(索靖《草书势》),与今草在书写上也有很大区别。
草书发展到张芝,也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时期。张芝对草书下过很大功夫,“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断》)这是作为艺术家沉浸于书法艺术的生动写照,因此成为书学史上的美谈。按赵壹说草书的本意是“临事从宜”,但到张芝时,他书写草书的经验之谈却是“匆匆不暇草书”,作为艺术的创造,张芝的经验是合乎艺术创作规律的。但在当时却受到非难。东汉辞赋家赵壹《非草书》认为“草本易而速”,到杜度、崔瑗和张芝之时,草书“反难而迟”了。而且社会上兴起了“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的现象。赵壹非草书,反映了草书由单纯的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社会现实。

第10题:

书法史上有“颠张醉素”一说,其中的“张、素”分别指哪两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张旭、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