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现代英国契约法的变化。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现代英国契约法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英国现代中等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近代英国,由于国家经济、政治发生巨大的改变,教育上的改革也很频繁,在这种环境下,中等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巴尔福教育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各地方教育部门改建和新建了许多中等学校,但一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中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等教育需要改革,当时的改革有三种意见:一是坚持实行双轨制,维持初、中等教育的分离;二是用选拔制,从初等学校选最合适的儿童进中等学校;三是主张单轨制,即所有人同时升入中等学校。为此,政府任命哈多为主席,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他们提出了《哈多报告》,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小学、中学两阶段,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这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
(2)1938年,为适应战后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英国政府又提出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斯宾斯报告》,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实施,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3)二战期间,“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英国的实际与此有较大差距,中等教育继续改革。《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③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综合中学运动:60~70年代,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中等教育方面。《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

第2题:

简述现代美国法律制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 1.成文法大量增加,法律的统一和系统化明显加强
2.行政命令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委托立法出现
3.新的法律部门的建立和民主性、科学性的加强。

第3题:

简述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对要约人的拘束力:不可随意撤销.变更要约;(2)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获得承诺的资格,即承诺适格。


第4题:

简述英国现代宪法的变化。


正确答案: (1)《退位法》和《摄政法》的制定;
(2)议会和内阁之间实际权力的某些调整,委托立法的增多;
(3)选举制度的改革;
(4)两党政治的加强;
(5)文官地位的提高。

第5题:

简述战后现代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正确答案: 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在物资和人力上的短缺,使得强调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修的功能主义设计得以广泛应用,这样现代主义才开始在英国扎下根来,然而这种现代主义仍带有工艺美术运动的气息。
英国现代主义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是于1944年成立的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并提出了“优良设计、优良企业”的口号,积极推进“优良设计”在英国的发展。
到20世纪40年代末,以“人情味”为特征的英国设计兴起,开始注重设计中造型、色彩等心理因素。1949年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创办了《设计》杂志,积极推动以轻巧、灵活和多功能设计为特征的“当代主义”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起,公众趣味逐渐取代了设计机构的说教而成为设计师关心的焦点,各种装饰图案和“艺术”形式开始复兴。工业设计协会对这种趋势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大力宣传“高尚、健康的情趣”和“雅致的生活环境”,并对美国流线型风格的浸染提出了批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英国设计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评选程序,以保证其展出的“优良设计”能满足新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

第6题:

简述现代英国契约法的变化。


正确答案: 1.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加强,以及垄断资本的形成,缔约自由原则受到极大的限制。
2.契约神圣原则也有一定的修正。契约中出现某些在缔约时无法预料的事实,从而使契约目的落空或事实上造成契约的不可能履行,法院可根据案情解除契约,即“契约落空”原则。

第7题:

斐波那契是()人。

  • A、意大利
  • B、英国
  • C、德国
  • D、法国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现代以来英国侵权行为法就侵权行为归责责任原则方面有哪些发展?


正确答案:归责责任原则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缓慢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本上发展到了下述程度:扩大了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这一原则原来仅适用于危险作业等狭窄的范围,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诸多事故责任需要重新调整,因此,无过失责任原则就扩展到了工业管理、交通运输、商品制造和销售、航空事业、环境污染等方面,且有继续扩展的趋势。出现了“比例责任制”。这是在双方当事人都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时由双方按各方过失之大小来承担责任。这也符合公平的原则。废除了共同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原则,代之以分摊责任原则。这是考虑到责任人理所当然应该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事实而进行的修改,1970年的一个法令规定,共同侵权行为人中之一人偿付了全部赔款,则他有权向其他共同侵权行为人追偿。

第9题:

简述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正确答案:许多人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我国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也起源于“结绳”.但种种迹象表明,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结绳记事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说的“虎”和“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正如《中国文字学》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第10题:

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


正确答案: 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