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请说出其中涂鸦期的原因。


参考答案:(1)涂鸦阶段(2)象征阶段(3)图式阶段涂鸦期的发展特点:涂鸦线指年龄在1――4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划,画出一些乱而不规则的线条,包括有直线、斜线、弧线、折线等。这些线条杂乱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无艺术的活动。具有这种线条的特征称为涂鸦线。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为涂鸦期,它可能持续到3—4岁。当然,此阶段的的儿童,先是漫无目的的涂鸦,逐步过渡到有控制的涂鸦,再发展到命名涂鸦,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自发展和规律。象征期的发展特点:此阶段的儿童能凭主观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所画的形象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记,看不到完整的形象,基本保留了对象的形式特征。如此阶段儿童画的“蝌蚪人”,头、躯干、四肢等个个部分还未分化,仅仅保留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基本的特征。图式期阶段的发展特点:此阶段的儿童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这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此阶段儿童画表现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和图式化的特征,因此,这一阶段称为图式阶段,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阶段。

第2题:

恐惧的分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1)来自本能的恐惧;(2)与直觉和经验想联系的恐惧;(3)怕生;(4)预测性恐惧

第3题:

简述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般经历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4题:

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A、2个阶段
  • B、3个阶段
  • C、4个阶段
  • D、5个阶段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历3个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6题:

简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别标志。早期的学前儿童能正确标志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别。但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认识是根据外部的、表面的特征,如头发长度、服饰等。第二阶段:性别固定。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守恒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将来要长成男人,女孩将来会长成女人,但他们仍相信改变服饰、发型等就能导致性别转换。第三阶段:性别一致性。幼儿园大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始确信了性别的一致性,他们知道即使一个人“穿错了衣服”,也不会改变性别。

第7题:

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A2个阶段

B3个阶段

C4个阶段

D5个阶段


B

第8题:

请简述儿童手工制作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是什么。


参考答案:(1)玩耍阶段(2—4岁)(2)直觉表现阶段(4—5岁)(3)灵活表现阶段(5—7岁)(1)玩耍阶段(2—4岁):此阶段为初期,儿童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意识,只是以纯粹的玩耍为中心。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享受粘土的感触和粘土造型的变化,在吧纸张撕破、弄碎时得到一种快感。此阶段的后期,儿童逐渐学会吧粘土压平、伸展等手法形成所谓的“形状”,并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2)直觉表现阶段(4—5岁):这时期的儿童的表现欲非常强,喜欢使用剪刀扥分工具来创作;在泥塑活动方面,儿童能运用团、搓、压、捏等技能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只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在纸工活动方面中,儿童能用图形、几何形、自然物等进行粘贴,并能用单张纸进行简单的折叠等;在废品材料制作方面,能利用现成的废旧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出作品来。在直觉表现阶段(4—5岁)中的儿童由于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手工制作技能,因此,制作出的物件显得较为幼稚、粗糙。(3)灵活表现阶段(5—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随着手腕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发展,在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制作活动中,儿童的能通过折、剪、粘他贴、连接、弯曲和组装等技能对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这一学期儿童制作出的物品较之直觉表现阶段更为精细。

第9题: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第10题:

阐述恐惧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并简述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本能的恐惧,是一种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由听觉、皮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如尖锐刺耳的高声、皮肤受伤、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以往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激起恐惧情绪;
(3)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8个月时出现,在这一阶段,婴儿不仅害怕陌生人,还害怕许多陌生、怪样的物体和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4)预测性恐惧,1.5~2.0岁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这些是和想象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影响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