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究竟如何?

题目
问答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究竟如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张裕钊(公元一八二三——一八九四年)。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
张裕钊学书勤苦,每天临池,从不中辍。他的书画兼取魏、晋、南北朝诸家而自成一体,结体硬朗瘦长,外方内圆,精气内含,严整清拔,用笔挺劲峻削。康有为对他倾倒备至,称誉他的书法:“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说书法从唐代起就不行了,张裕钊继邓石如而起,“用力尤深,兼陶古今,浑灏深古,直接晋、魏之传……尤为书法中兴矣!”但后来评论书法者,附和康有为说法的不多。一般认为张裕钊的指书在清代碑学中可自成一家,其他书体并未超越同时代其他书家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

第2题:

被欧阳修誉为“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是杜衍。杜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九七八——一○五七年),享年八十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世昌。曾任宰相百日,后任太子少师,加封祁国公。死后谥正献。据《宋史》记载,其正、行、草书皆精。苏东坡评其书曰:“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宋魏了翁亦云:“公楷法端劲,如其为人。暮年始学草书,而欧、蔡、苏、黄诸公皆盛许之。岂非大本先立,则纵横造次无往不合邪!”韩魏公琦得到他的书法后专门写诗答谢道:“因书乞得字数幅,伯英筋肉羲之肤,字体真浑远到古,龙马视见八卦图。”爱重之切,溢于言表。

第3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


正确答案:张裕钊

第4题:

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是张即之。他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一一八六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享年七十八岁。和州(今安徽和县)人。字温夫,又字樗寮。南宋末,即之以能书闻名天下。他喜欢作擘窠大字,丰碑巨刻,常见于江南。其写匾额如写小楷一样,清劲精到,行笔转折准确,骨格强硬但笔意雍容。传世书迹有《金刚经》、《杜诗断简》、《汪氏报本奄记》、《李伯嘉墓志》等。

第5题:

清代乾隆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说法,前者指的是刘墉,后者指的是谁?其书法如何?后人对他书法有何评论?


正确答案: 后者指的是王文治(公元一七三○——一八○二年)。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说:“国朝刘石庵相国(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王文治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与他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所以世间有上述说法。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自幼聪慧,九岁即能作文,年青时就有诗名。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年)中探花,官翰林侍读。后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因水土不服辞官。以后曾一度主持杭州崇文书院,七十三岁去世。
王文治自称:“我的诗和字,都是禅理。”他的书法初学董其昌,而后专攻二王,旁及褚遂良、李邕、张即之等人,形成了自己萧疏秀媚的独特书风,当时论者将他与梁同书并称,梁同书自认为在天分上不如他。
王文治酷爱旅游,足迹遍布滇中、江南、楚湘、关中、西北等地,所到之处,吟诗题字,自得其乐。年青时曾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他的翰墨极为当地人士宝爱,以至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梁诗正、梁同书、梁巘,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到他写的钱塘僧寺碑,也大为叹赏。后人以碑学为绳墨,评其书画轻佻薄艳。公允论之,他的书法稳逸温雅,骨格清纤,但略伤偏媚。

第6题:

“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但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同时他还是魏征的外甥。请问这位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薛稷

第7题:

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究竟如何?


正确答案: 是张裕钊(公元一八二三——一八九四年)。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
张裕钊学书勤苦,每天临池,从不中辍。他的书画兼取魏、晋、南北朝诸家而自成一体,结体硬朗瘦长,外方内圆,精气内含,严整清拔,用笔挺劲峻削。康有为对他倾倒备至,称誉他的书法:“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说书法从唐代起就不行了,张裕钊继邓石如而起,“用力尤深,兼陶古今,浑灏深古,直接晋、魏之传……尤为书法中兴矣!”但后来评论书法者,附和康有为说法的不多。一般认为张裕钊的指书在清代碑学中可自成一家,其他书体并未超越同时代其他书家的水平。

第8题: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是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一八三○——一九○四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状元。卒谥文恭。翁同龢的书法主要学自颜真卿、米芾。在辞官归家后,又学了一段北碑,书法气息淳厚,不拘一格,超逸宽博,有颜书的雍容和北碑的浑穆之气。杨守敬之说实不为过誉之言。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也评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

第9题:

清代谁的书法被人譬之谓“黄钟大吕”,他的书风如何?


正确答案: 是刘墉。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一九年),卒于清嘉庆九年(公元一八○四年)。字崇如,号石庵、青原、香岩、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祀贤良祠,谥文清。刘墉书名甚大,尤以小楷见长,致使他的政绩、文章为书名所掩而不显。
刘书以浑厚古拙、貌丰骨劲,独步当时。尤与当时书学媚弱的风气大相径庭。当然对刘字“貌丰骨劲”的风格,亦有人讥之为“痴肥”、“墨猪”。事实上,刘早年学赵、董,后又学苏、米,继而上进颜、钟,超然独出,取得“貌丰骨劲”、“如绵裹铁”的艺术效果。刘书还讲究结字。包世臣论他的结字是“打迭点画,放宽一角”。刘墉书法确实很注意“计白当黑”,笔画粗细应对,迟速交替,疏密变化,务使错落有致,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石庵作书还以墨浓著称,墨质稠厚,光亮如漆。意味含蓄,深造古淡,以拙取胜,也是刘氏书法很突出的特点。刘墉曾自云:“吾书以拙胜,颇谓远绍太傅”。清徐珂云:“(刘)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论者评刘书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正基于此。

第10题:

清代泰山上的篆书刻石是由书法家()所书。

  • A、康有为
  • B、邓石如
  • C、尹秉绶
  • D、吴大澄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