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俗问题?

题目
问答题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俗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俗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文学有雅俗之分。高雅文学一般内容雅致,形式高级,也就难懂。通俗艺术常常追求新奇,具有广泛性、商业性与娱乐性,有的也掺杂着低级、庸俗、色情的成分。其次,我们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既大力发展高雅文学,以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文化素养,又重视引导通俗文学的健康发展,以普及大众。总之,要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的无限循环发展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文艺推向高水平。

第2题: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正确答案: 在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上,倡导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好借鉴与创造工作,沟通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要百花齐放,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第3题:

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包括“文化大革命”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严重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是探索中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②作为这些错误的主要责任者一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犯7严重错误而不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尽管毛泽东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其一生来说,功绩始终是第一位的.
(2)“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①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下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③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巳益严重,日益凌驾子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3)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①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重大成绩.
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最终取得胜利
③毛泽东在全局上对这些错误承担主要责任,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④这些错误最终让我们党从中吸取了重大教训,为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提供了启迪,坚定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4题: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话语产品,由于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读者从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因此其最为基本的文化属性之一就是它的认识属性。正因为这一点,莎士比亚、雨果等都将文学作品比喻为生活的镜子。而我国先秦时期的孔子也已经意识到文学作品的这一属性。他在论述文学的作用的时候就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目之名”。其中“观”即指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社会风俗习尚的盛衰,考察社会政治的得失。文学作品的认识属性虽然也反映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使人“多识于鸟兽草目之名”,但这里的自然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文学作品主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通过描写社会生活的各种画面,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某种趋势。例如我们在评价《儒林外史》的时就常说它描绘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从而有力的批判了科举制度下扭曲的社会和文人。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求,帮助读者了解人的内在世界,增进读者对人类自身以及读者自我的认识。例如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对哈姆雷特那种忧郁不定的心理的刻画,从而使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更具有人性。文学作品的认识属性,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的有效途径。读者的生活知识、经验是有限的,而生活却是无限的。因此,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生活,既了解过去,又洞察未来。

第5题: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人类的生活活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知事物,而这正表现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特征。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了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去建造,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沉淀着理性的内容,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生产过程中,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与自然,使自然脱离了不适宜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而且在这种被改造过的自然中展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成为人化的自然;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由于人的主体能动的参与,即使对象被改变得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对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远离物质与经济基础的重要地位,并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第6题:

怎样认识文学中的模仿?


正确答案:文学中的模仿是作家根据另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来进行写作,它不象翻译那样完全忠实于原作,但要尽可能保存被模仿对象的特征。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本民族的前辈大师,也可以是外民族的经典作家。模仿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模仿与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依存。它是创新的前提,是达到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正是从对他人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中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宝库,创作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伟大艺术品。

第7题:

怎么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自然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雅与俗、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雅与俗,即高雅美好与平凡通俗,文艺作品也有层次之分,其雅与俗的界限仅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通俗文艺往往趋新追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较强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有的也不免掺杂一些低级、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成分,但从文学史上讲,雅俗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会互相转化。例如《诗经》中当时称为“雅”的“庙堂”文学,在如今看来,其艺术水平却远不如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国风”;宋词与诗相比可谓“诗庄词俗”,到了现代,许多优秀的词作已登大雅之堂;明初出现的优秀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在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提高文艺与普通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对于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在大力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以至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8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 )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B.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认识
C.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第9题:

怎样认识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有一个发现过程,这是一个雅与俗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
1、文学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精神需要服务的,从作品到读者,都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
2、就作品而言,雅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就读者而言,有一个从俗到雅的审美能力的进步与提高的过程;
3、文学的创作,需要的是既高雅又通俗,即雅俗共赏,既不只是阳春白雪,脱离大众,又不俗不可耐,迎合大众的低级口味,从而更好的发挥文艺的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功能。

第10题:

谈谈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歌颂与暴露”问题。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既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光明面,把生活中的那些高尚的、美好的东西发掘出来,赞美它、歌颂它,振奋人民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人民的审美情操;同时又要以艺术家的真诚和勇气,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敢于暴露那些违反人民利益的丑恶和黑暗面,敢于抵制一切落后、腐朽和有害的东西,无情地嘲讽和鞭挞假、恶、丑。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歌颂与暴露、肯定与否定,并不是对立不相容的,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键在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歌颂、肯定什么,暴露、批判什么。我们暴露、批判社会主义制度下假恶丑的东西,正是为了保护、歌颂、肯定和发展真善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