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名词解释题六分半书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六分半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郑板桥的所谓“六分半书”,是指以汉代八分书杂入行草书中,不足八分之意。即将隶书笔法渗入行草书中去。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金农、黄慎、李鳝、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罗聘(一说有闵贞、高凤翰、无李方膺、高翔)等八人,因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面目,故当时称之为“扬州八怪”。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朋友相助,始能发奋读书,四十四岁时登进士第。曾官山东潍县知县,因忤豪绅,才辞官卖字画于扬州。
郑板桥对诗、书、画均有高深的造诣。故有“三绝”之称。李葂曾赠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句。而他的书法尤有独到之处。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曾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人亦称之为“板桥
体”。郑板桥为人洒脱不羁,感情诚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醉心于写“圆、光、齐、亮”的“馆阁体”,以求跻身仕途。郑板桥从不如此,他勇于探索创造出了“六分半书”,纵横姿肆,千变万变,奇趣盎然,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国朝先正事略》云:“燮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自名为“六分半书”,大概是包含着郑板桥的幽默之意吧!

第2题:

扬州八怪中,其行楷有“六分半书”之城称的是()。

  • A、金农
  • B、李禅
  • C、郑板桥
  • D、黄慎

正确答案:C

第3题:

客人闻香完毕,茶艺服务人员选择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用水壶将每杯冲至(),并说:“请用茶”。

A、半杯

B、六分满

C、七分满

D、八分满


答案:B

第4题: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创造的。


正确答案:郑板桥

第5题:

六分半书


正确答案: 清代郑燮(板桥)法书的别称。
郑燮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面笔出之,自成面目。此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送燮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

第6题:

宋徽宗赵诘的书法被称为()。

  • A、六分半书
  • B、行书
  • C、瘦金体
  • D、漆书

正确答案:C

第7题:

有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内容占《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全部条文内同的()。

  • A、八分之一;
  • B、十分之一;
  • C、五分之一;
  • D、六分之一。

正确答案:B

第8题:

小明有小人书若干本,小芳借走一半加l本;小容又借走剩下的书的一半加2本;再剩下的书,小军借走一半加3本,最后小明还有2本书。小明原有(  )本小人书。

A.45
B.50
C.57
D.63

答案:B
解析:
直接计算比较繁琐,所以本题可采用逆推法。

第9题:

郑板桥“六分半书”即“乱石铺街体”的艺术特色如何?


正确答案:郑板桥,名燮,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善书画。他广泛吸收前人的书法艺术精华,把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融为一体,以行书笔法写出,常不分字距行距,率意为之而无不精妙。从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书体,自称“六分半书”,人称“乱石铺街体”。这种书体,实际是一种风格独具的行书。清秦祖咏在其《桐阴画论》中称赞道:“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家之长。”郑板桥的行书,突破了前人有关书法的种种限制,在结体上大小参差,在用笔上形态变化多端,粗细长短悬殊。布白上如风吹落缨,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气韵贯通,生机满篇如野鸭嘎烟。细分析则其笔笔画画各具情态,显示出一种狂放不羁、洒落飘然、意态跳宕的神情意趣。

第10题:

称自己书法为“六分半书”的书法家是()。


正确答案: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