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多选题使用手机的主要泄密问题和隐患是()A通话中谈论涉秘事项B发送涉密短信C拍摄涉密照片D带入核心涉密场所E录音涉密电话

题目
多选题
使用手机的主要泄密问题和隐患是()
A

通话中谈论涉秘事项

B

发送涉密短信

C

拍摄涉密照片

D

带入核心涉密场所

E

录音涉密电话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涉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连接()存在泄密隐患。

  • A、手机
  • B、有线电视
  • C、私人MP3
  • D、照相机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泄密隐患、严重违反保密规定或者涉嫌泄密等问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等处理方式。

  • A、限期整改
  • B、责令停止使用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
  • C、建议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
  • D、督促、指导查处工作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移动支付将手机变成了“手机卡+信用卡”,由于使用环境的多变和使用频繁,丢失、泄密的几率大大增加。()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普通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不存在泄密隐患。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通信系统是由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的,泄密隐患主要有()

  • A、有线传输线路辐射泄密
  • B、网络串音泄密
  • C、无线传输泄密
  • D、通信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泄密

正确答案:B,C

第6题:

通信泄密隐患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通信系统是由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的,泄密隐患主要有:
(1)有线传输线路辐射泄密:有线通信传输线路工作时,会像天线那样向周围空间辐射发射电磁波,所传输的信号频率越高,辐射越强,传输越远,把通信信息带到空间,利用相应设备可接收还原信息。
(2)网络串音泄密:电话用户与电话局之间由许多电话线(光缆除外)捆扎在一起。用户通话时通话的声音变成话音电流。相邻电路或线路之间因各种原因极易产生串音,即在某一线路或电路可以收到其他线路或电路的通信信号。例如,我们打电话有时会听到别人通话声音,就是串音。人耳能听到的串音称作可闻串音,一般是由故障或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的,通过维修可以排除。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可闻或者一般设备接收不到的串音,我们可能不觉察,不注意,但窃密者可用专门研制的设备接收还原信息。
(3)无线传输泄密:当前,微波、卫星、短波、超短波等无线信道广泛用于通信传输,所传输的信号暴露于空中,只要有相应的接受设备,选择合适的位置,就可接收还原通信信息。
(4)通信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泄密:通信设备,包括电话机、传真机、交换机等,工作时会产生电磁泄漏发射,通信信号会被调制携带数百米之外,被接收者利用有关设备接受还原。
(5)现代电信网广泛使用程控交换机,实质是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如果被置人木马程序,就会在某种预先设定条件下将通信信息发射到空间或发送给窃密者。

第7题:

涉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下列行为存在泄密隐患的是()。

  • A、连接手机
  • B、连接有线电视
  • C、连接私人MP3、数码相机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我们日常使用的笔记本、手机和专用摄像头都有高危泄密隐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互联网+”时代,手机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泄密隐患呈现出全维化、复杂化、产业化的演变趋势。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存在哪些泄密隐患和途径?


正确答案: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产物,具有通信系统所有泄密隐患和途径,例如有线、无线传输泄密等,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泄密隐患:
(1)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的信息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磁盘机、打印机、显示器等,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发射。一种是通过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称作辐射发射;一种是经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导体发射,称作传导发射。信息设备所处理的信息会随发射电磁波发送出去,数百米外可以接收还原。
(2)系统后门、隐通道、漏洞。计算机信息系统讲求的是互联互通,远程访问,资源共享,为攻击者提供了实现攻击的途径。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系统程序量大,通信协议复杂,不可避免存在各种配置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协议漏洞、后门、隐通道等,可被窃密者利用。如果是人为的预留后门、隐通道、漏洞,将更加危险。
(3)磁介质剩磁数据可复原。磁介质存储信息难以清除。当我们删除一个文件时,只是在文件目录表中对该文件加删除标志,该文件所占用的扇区标识为空闲,磁盘上的数据并未真正清除。通常所说的格式化程序(例如Format),并未清除数据,只是重写了文件分配表FAT表而已;分区硬盘,也只是修改引导记录,大部分数据并未改变。经过删除、格式化或分区硬盘后,一般用户再看不见数据,但使用专用程序却能找到并恢复数据。有研究表明,即使对磁介质进行物理格式化仍会留有信息痕迹,利用专用工具可恢复。
(4)操作系统工作时,为了某种需要,可能会做一些人们不希望做而又无法控制的事。例如在进行写操作时,在硬盘或软盘上自动建立某些临时文件,将某些信息暂时存在这里,使用者不会觉察,窃密者却有可能提取这些信息。
(5)主要软硬件进口不可控,这是很大的隐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