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这种动态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
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每年约有488000Km3水分蒸发到空气中。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雨雪形式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或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最终仍注入海洋,这就是水分的海陆循环。
内流区(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断流的河流构成的流域)的水不能通过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它和海洋的水分交换比较少,因此,内流区的水分循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但它和地球上总的水分循环仍然有联系。从内流区地表蒸发和蒸腾的水分,可被气流携带到海洋或外流区(最终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构成的流域)上空降落,来自海洋或外流区的气流,也可在内流区形成降水。
在水分循环过程中,只有少部分被动植物和人吸收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部分用于蒸腾,只有很小部分被光合作用同化形成有机物质,并进入生物链,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最终被生物分解并返回环境。降水、蒸发和径流在整个水分循环中是3个最重要的环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说明全球氮循环的途径。


正确答案: 从氮的循环过程来看,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几个重要过程,途径。
(1)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N2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其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具有孤单能力的生物将N2转化成NH3、NO2-、NO3-的过程)、高能固氮(雷电、太阳高能辐射、火山爆发等使空气中的N2转换成NH3或NO3-的过程)和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和化学催化的方法,将N2和H2合成的过程)三种。
(2)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植物吸收土壤中的NH4+和NO3-,进而将这些无机态氮合成为植物体内蛋白质等有机物。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则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将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态氮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再同化成其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3)氨化作用。动植物的分解代谢作用将有机态氮分解成NH3,以及动植物一体、残落物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NH3。
(4)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NH3或NH4+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HNO2,并最终氧化成HNO3。
(5)反硝化作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N2和N2O。

第2题:

简述渠道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及计算方法?


正确答案: 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和渠道退水等。水面蒸发损失一般不足渗漏损失水量的5%,在渠道流量计算中常忽略不计。对硬化渠道要单独计算。闸门漏水和渠道退水取决于工程质量和用水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加强灌区管理工作予以限制,在计算渠道流量时不予考虑。渠床渗漏损失近似地看作总输水损失水量,其渗漏损失的水量与渠床土壤性质、地下水埋藏深度和出流条件、渠道工作制度、输水时间、渠道淤积情况与衬砌情况等因素有关。

第3题:

简述大循环的途径。


本题答案:血液从左心室流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的过程。

第4题:

简述肺循环的循环途径。


正确答案:全身血液回流到右心房,通过右房室口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干口进入左右肺动脉,随着气管分支进入肺脏,最后到达肺泡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参与体循环。

第5题:

简述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正确答案: 脑脊液由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汇合→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产生的会合→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第6题:

简述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


正确答案: 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这种动态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
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每年约有488000Km3水分蒸发到空气中。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雨雪形式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或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最终仍注入海洋,这就是水分的海陆循环。
内流区(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断流的河流构成的流域)的水不能通过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它和海洋的水分交换比较少,因此,内流区的水分循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但它和地球上总的水分循环仍然有联系。从内流区地表蒸发和蒸腾的水分,可被气流携带到海洋或外流区(最终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构成的流域)上空降落,来自海洋或外流区的气流,也可在内流区形成降水。
在水分循环过程中,只有少部分被动植物和人吸收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部分用于蒸腾,只有很小部分被光合作用同化形成有机物质,并进入生物链,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最终被生物分解并返回环境。降水、蒸发和径流在整个水分循环中是3个最重要的环节。

第7题:

简述房水的循环途径


正确答案: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网进入Schlcmn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即: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 脉络膜上腔。)

第8题:

关于水分的大循环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互过程

B、大循环又称外循环或全球水分循环

C、循环运动包括水汽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和径流5个环节

D、包括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两种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简述小循环途径。


正确答案: 小循环从右心室开始,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肺泡毛细血管网,再经小静脉逐级汇集,最后经肺静脉到达左心房。

第10题:

简述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正确答案: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有: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1、植株蒸腾: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
2、株间蒸发: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以上合称腾发(量),又称作物需水量。
3、深层渗漏:水量过多超过田间持水量,向深层土层渗漏。(无益、养分流失)
田间渗漏:水稻田的渗漏。
对水稻田来说,三者之和称之为:田间耗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