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进行居住规划的步骤源头为()。A 租房或购房决策B 居住需求C 房价走势D 利率水平

题目
单选题
进行居住规划的步骤源头为()。
A

租房或购房决策

B

居住需求

C

房价走势

D

利率水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进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旧区的居住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重点是对( )进行改建,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按规划进行,不能大规模地盲目改建。

A: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
B:危房集中
C:基础设施落后
D:居住环境差
E: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答案:B,C,D
解析:

第2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城市边缘地带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国家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可围合的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  )。

A、25000~40000人
B、30000~50000人
C、8000~13000户
D、10000~16000户

答案:B
解析: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套建设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3题:

根据规划目标的不同,居住规划主要分为3类,下列不属于居住规划的是( )

A.自己居住

B.对外出租获取租金收益

C.投资获取资本利得

D.进行房地产炒作


参考答案:D

第4题:

谈判目标的规划可按哪些步骤进行
1.减少目标数量
2.使目标具体化
3.建立目标系统

第5题:

居住区规划的步骤包括( )。

A.规划文本
B.调查分析
C.规划设计
D.规划目标
E.成果表达

答案:B,C,E
解析:
居住区规划应避免仅限于对用地内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考虑,还要解决与城市的关系,以及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居住区规划应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可以分为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表达等三个步骤。调查分析是做好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提出合理的目标定位、功能构成、开发强度以及其他设想,并应合理地对居住区各项构成要素进行规划;在成果表达阶段应体现规范性,达到有关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以方便对规划方案的审查、比较、统计等方面的需要。

第6题: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以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对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核。以下不属于其主要审核的内容的是()

A:居住区人防设施规划
B:居住区空间环境
C: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
D:住宅、公建、道路、绿地

答案:A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以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对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核。主要审核的内容是:(1)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2)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3)居住区规划布局;(4)居住区空间环境;(5)住宅、公建、道路、绿地。

第7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城市边缘地带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国家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可围合的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  )。

A.25000~40000人
B.30000~50000人
C.8000~13000户
D.10000~16000户

答案:B
解析: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套建设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8题:

下列关于居住规划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制定居住规划,应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及对环境的要求,制定居住规划目标

②制定居住规划,应根据目标测算购房价格、购房总价款,并与自身目前的资产状况、收入状况进行比较,评估是否有能力达到目标

③当居住需求确定以后,首先选择是租房还是购房

④对于已经有房子的客户,可以通过换房规划来达到提升居住状况目标

⑤对于居民而言,购买房屋远远优于租房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关于居住区规划基本概念表述错误的是 ?

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B.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居住区规划,对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条件和依据。
C.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居住区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D.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是居住区规模与配套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混考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第10题:

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


正确答案: 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
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减少。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
(2)水土流失加剧
土地平整过程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加上许多土地推而不建且长期闲置,导致城市区域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剧。引起河道淤积、桥涵淤塞、洪害频繁,而且危害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防洪安全。
(3)景观破碎度增加
自然半自然景观组分也被强烈分割,分布七零八落。人造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建设开发一方面摊大饼般盲目外延,一方面不顾后果见缝插针建楼。
(4)景观结构单一
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绿地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绿地主要集中在极少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其他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
(5)景观通达性降低
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或破坏,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
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狭小的视野、污染、噪声等均使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①多样性原理
②.集聚性与连通性原理
③生态适宜性(度)原理
④斑块尺度原理
⑤斑块数目原理
⑥斑块形状原理
⑦斑块位置原理
⑧廊道的连续性原理
⑨廊道数目原理
⑩廊道宽度原理
①①关于景观
①②嵌体的基本原理
①③质地的粗细原理
①④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
①⑤不可替代格局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 
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
③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2)景观资料的搜集。 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景观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景观影响程度等
(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选取影响景观格局、分布规律、演替的主导因子作为分类指标,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制图,以此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
(4)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等),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或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同时进行不同景观利用类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风险分析;以达到既维持生态平衡,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5)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根据景观生态适宜性的分析结果,以满足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依据景观生态规划的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合理的景观结构。
(6)景观生态规划实施和调整。 根据提出的景观空间结构,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制定详细措施,促使规划方案的全面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情况的改变,需要对原来的规划方案不断修正,以满足变化的情况,达到景观资源的最优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①自然优先
②持续性原则
③因地制宜原则
④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
⑤综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①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②景观生态调查与研究
③景观生态分类
④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⑤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