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④提出“格物致知”()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

题目
单选题
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④提出“格物致知”()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  )。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时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观点;B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的哲学观点;C项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陆九渊的观点;D项错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的哲学观点。

第2题: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正确答案: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明代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他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建立了“心学”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传习录》等。王守仁认为,封建社会道德观念就是人人心中固有的先验的意识,就是心中之理,这心就是一切的根本。于是提出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对“心”的界定
“心”是王守仁哲学的中心范畴,他认为“心”也称“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具体说来,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良知”即天赋的道德观念
他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即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是先天固有的认识。
(2)“良知”即“天理”,也就是事物的规律
他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即良知就是天理,一切事事物物及其规律都包括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3)“良知”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
二、心外无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发便是物。”“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一个学生问他:“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他答道:“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又有一个学生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他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断言“心外无物”,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他企图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通过感觉来论证事物的存在依靠于感觉,他的这个认识和英国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相类似。
三、心外无理
王守仁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的错误就在于把心与理分别为二。他完全否认客观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认为“心”(认识主体)有认识作用,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而绝不能说“心”含有万事万物之理。“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第3题:

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

  • A、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
  • B、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
  • C、佛教之中包含了心学的思想
  • D、心学思想受到佛教影响

正确答案:D

第4题:

2010年12月10日起,CCTV—10“百家讲坛”连续14集播出《传奇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确答案:C

第5题:

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④提出“格物致知”()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下列体现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是( )。

A.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C.物是感觉的复合


正确答案:B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提倡有神论,强调上帝或者神能创造一切。B选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强调人的内心作用,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A、C、D三项都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