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把()情绪传给了昆丁。A 积极乐观B 悲观失望C 懒散D 与世无争

题目
单选题
《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把()情绪传给了昆丁。
A

积极乐观

B

悲观失望

C

懒散

D

与世无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药物中,以S(+)-异构体供药用的是

A:萘普生
B:布洛芬
C:萘丁美酮
D:安乃近
E:吡罗昔康

答案:A
解析:

第2题:

《喧哗与骚动》作者是()国人。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A

第3题:

著有《喧哗与骚动》的美国作家是()。

A、惠特曼

B、福克纳

C、马克吐温

D、海明威


正确答案:B

第4题:

《喧哗与骚动》中的第一部分由谁叙述()

  • A、凯蒂
  • B、昆丁
  • C、班吉
  • D、杰生

正确答案:C

第5题:

课堂讨论: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昆丁的叙述所交代的故事情节。


正确答案: 1.1)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奥鹏远程教(2)而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3)细节描写不等同于细致描写。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细枝末节,它属于情节的范畴;细致描写则是描写仔细、具体,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讲的。细节描写往往只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来刻画人物,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细致描写。
2.心理时间就是心理上对时间所产生的感觉,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最先提出“心理时间”的说法。这种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渗透。他保留了时间应有的的属性:连续性而不是同时性,强度而不是量值,是彼此渗透的片刻而不是彼此分割的片刻。他是一种从属于心理活动的时间,是意识中的时间。柏格森把这种时间归结为是纯意识所存在的东西,是人内心深处不可测定的连续不断的变化流。意识流小说家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深处,大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凌乱颠倒、相互渗透的手法,来达到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它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自由联想实现的,而自由联想往往是由小说中的人物闻到的气味、听到的声音、遇到的人、碰到的事的触发引起的。而现实时间又称物理时间,是透过外在运动而认识的时间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现成存在者,它是一种引起万物展现与消失的特殊的物理存在者,即一种自在的物理之流。这种时间只有通过运动才能显现给我们,因而才能被我们所理解和认识。所以,物理时间总是“运动的什么”。在意识流小说中,现实时间就是叙述者外在感应的时间,是小说客观显示的时间,它并不会因为心理时间的存在而发生改变。在意识流小说中,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相交混,例如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的现实时间就是一天——1910年6月2日,昆丁在哈佛大学自杀的那一天。而心理时间涉及到凯蒂结婚之前、婚礼当天等许多时间段。
3.(1)、妹妹结婚时的情景。(2)、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斯有了苟且关系后,他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的情形。父亲跟他说的话。(3)、昆丁与斯波特吵架,斯里夫劝他。(4)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形。(5)、1898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6)、1900年给班吉改名那天的事。(7)、1898年祖母逝世的情景。(8)、1909年夏末遇到达尔顿、艾密斯那一天。(9)、昆丁母亲康普生太太给他介绍凯蒂未婚夫的情景。(10)、凯蒂小时侯与一男孩邂逅,后来与他接吻的事。(11)、凯蒂结婚那天班吉的行为。(12)、某个圣诞节的情景以及弟弟杰生小时侯的一些琐事。≡奥鹏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娱(13)、去夏自己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斯斗殴的情形。(14)、结婚前与凯蒂在他的卧室与昆丁的一次谈话。(15)、昆丁给布兰特太太写回信。(16)、与赫伯特、海德见面那天的情形。(17)、凯蒂结婚前夕,家中派汽车去火车站接亲友的情景。
4.这一节的现实时间:1910年6月这一天发生的事
(1)、时间是7点到8点之间,碰到施里夫,他说还有两分钟就要打铃了,叫昆丁不要旷课了。(2)、时间还是7点到8点之间,昆丁打碎了表,洗了个澡,刮了胡子,作好寄信前的准备,到邮局寄信。(3)、时间是吃完早饭,昆丁买了一支雪茄,到钟表店修表。(4)、.从钟表店出来,昆丁坐上了电车,所见所闻。(5)时间离十二点也就只有十分钟光景,昆丁又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6)、时间是十二点肯定过了,昆丁跳下车又跳上车回到区间车站。(7)时间是一点钟过后,昆丁看钓鱼.
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有:
(1)时间的意识。无论是手表的反复出现还是昆丁总是听到的时间嘀哒嘀哒地走动,都在说明时间的残酷性,它是最客观、现实的东西,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在它面前都会被消解掉。让一个行将面对死亡的人来表达这种感觉,会更有现实的意义和深度.
(2)生活的无奈。从昆丁的回忆中,他对妹妹的出轨是无助和愤慨的。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于家族的遗传,但另一方面,这也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折射。面对家族的破败,一个曾经优越的南方人显得无所适从。妹妹的堕落只是导致昆丁死亡的表象,深层的原因是:对与一个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人,死亡成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结合《喧哗与骚动》谈谈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
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长子,他叙述的时间是“1910年6月2日”。昆丁的叙述同班吉的叙述一样,也是以凯蒂为中心,以同凯蒂的关系的变化为线索。叙述的内容也是关于现在的片断和过去的回忆。
第一、关于现在的生活片断。1910年6月2日,是昆丁人世上的最后一天,他早晨醒来,听到手表滴答滴答地走着,同屋的施里夫催他起床参加学校礼拜,可昆丁磨蹭着不走。施里夫走后,他砸坏手表,扯下指针,弄破了自己的手指。他整理好箱子,写了几封信,遗嘱自己死后衣服分给谁。他洗刷完毕,乘电车去波士顿,吃过早饭后在五金店买了两只熨斗(用来自杀),又乘电车到剑桥。他看到他的同学吉拉德的划船,他毫无目的地上车下车,中午到了乡村的一座石桥边,好像找到了自杀的地方,他在桥边藏好熨斗。(以上是作品选的内容)
中午,昆丁买了一只面包当午餐,他碰到一个女孩老是跟着他,他给女孩买了一只面包和冰激淋,想送女孩回家,可女孩既不告诉他家里的地址,也不愿离开他。后来,警察和女孩的哥哥找到了他们,指控昆丁企图强奸女孩,昆丁对这个指控狂笑不止,但他还是被带到法庭传讯。他的同学斯波特和施里夫赶到,交了罚款赎出昆丁。离开法庭后,吉拉德和他的母亲及两个姑娘邀请他们一起去野餐,谈话中吉拉德嘲笑女人的贞洁,激怒了昆丁,两人打起架来。回到宿舍,昆丁换上干净衣服,用汽油小心地揩去背心上的污迹。校园的晚钟敲响时,他把给施里夫的信放在桌子上,刷了牙,戴上帽子离开了。作品至此嘎然而止,暗示着昆丁生命的结束。第二、关于过去的回忆。昆丁的回忆围绕凯蒂贞洁上的污点展开。凯蒂15岁时与一个男孩接吻,并在昆丁面前夸耀,昆丁将凯蒂的脸按在草地上,凯蒂不甘示弱,嘲笑昆丁不久前与娜塔莉接吻,模仿性行为,昆丁无地自容,一把抓住凯蒂,将她打倒。昆丁记忆中最强烈的是凯蒂失去贞操的事。凯蒂同艾密司发生性关系失去了贞操,昆丁十分痛苦,他找到妹妹,说如果是艾密司伤害了凯蒂,他就要杀死艾密司,但凯蒂满不在乎,并且问昆廿是否有过性体验,昆丁哭了,他把刀架在凯蒂的脖子上,说要同归于尽,但凯蒂知道他不会这样做。昆丁不能阻止凯蒂与艾密司幽会,于是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当他看到他们亲热时,痛苦地跑开。凯蒂跟着他跑到小溪边,提出让他占有她的身子,欲望和恐惧使昆丁不知所措。几天后,昆丁遇到艾密司,向他提出警告,艾密司满不在乎,说女人都不是好东西。昆丁怒不可遏,向艾密司扑去。艾密司轻易地把他推开,并拨出手枪向河面射击。康普生太太为了把凯蒂与艾密司分开,带着凯蒂到别处居住。昆丁向父亲承认,凯蒂失身不是艾密司,而是自己与凯蒂发生了性关系。可他父亲知道实情,告诉他,凯蒂失去贞操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与昆丁的胡思乱想无关。昆丁在哈佛收到凯蒂的结婚请柬,新郎海德是昆丁的校友,也是一个在哈佛臭名远扬的人,昆丁请求凯蒂不要嫁给海德,可凯蒂说自己怀孕了,必须结婚。

第6题:

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1)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2)昆丁的叙述如何表现“意识流”的特征?(参照《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71页注释)


正确答案:(1)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昆丁的叙述主要交代了以下故事情节:
①“现实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昆丁在宿舍里砸坏了自己的表;昆丁准备自杀。他把东西装进箱子,以便让别人以后带给他的家人;昆丁在宿舍门口碰到了从小教堂回来的施里夫;昆丁到邮局给父亲寄信;昆丁到钟表店修表;昆丁乘电车来到查尔斯河边;昆丁在浮码头看到了同学吉拉德•布兰特;昆丁搭上一辆回哈佛的电车;昆丁下车后寻找执事,托执事把一封信交给施里夫,并给执事一张字条,让他到自己宿舍取东西;昆丁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到坎布里奇郊外的阿尔斯顿去;昆丁选定自杀的地点;昆丁向三个钓鱼的男孩问到小镇去的路;昆丁在小镇上推门走进一家面包店。
②“心理时间”里的故事情节妹妹凯蒂结婚的情景;凯蒂失身那晚昆丁与父亲谈话;昆丁与同学斯波特吵架;凯蒂与达尔顿•艾密司的关系;昆丁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司斗殴;凯蒂结婚前夕,昆丁与凯蒂在她的卧室里谈话;赫伯特•海德与昆丁谈话。
(2)昆丁的叙述是这样表现“意识流”的特征:
第一,它们仿佛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者记录下来,前面不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如昆丁叙述中的这样一段:“只要他高兴你跟他说什么他就能用鼻子闻出来。他不用听也不用讲。他能闻出人家给他起的新名字吗?他能闻出坏运气吗?他干嘛去操心运气好还是坏呢?运气再也不能让他命运更坏了。如果对他的命运没有好处,他们又干嘛给他改名呢?”这一段叙述的是昆丁乘电车前往查尔斯河时又想起1900年给班吉改名那一天的事,前面就没有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
第二,它们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另一思想活动,不必有逻辑,也不必顺时序。如:
坐着一动不动,我肚子里因为你而蠕动。①她一下子就站在了门口。班吉。大声吼叫着。②班吉明我晚年所生的儿子③在吼叫。凯蒂!凯蒂!我打算拔腿跑开。④他哭了起来于是她走过去摸了摸他。别哭了。我不走。别哭了。他真的不哭了。迪尔西。
①为昆丁想起几年前他在老家和一个名叫娜塔丽的少女一起玩耍的情景。②为昆丁又想起他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景。③为昆丁想起康普生太太给小儿子换名字时所说的话。④为昆丁想起1898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在这一叙述中,叙述者的头脑里,就是从一个思绪跳到另一个思绪,没有逻辑关系,也没有时序顺序。
第三,除了正常的思想活动之外,它们也包括潜意识、下意识这一类的意识活动。如:“地狱里,除了她和我,再也没有别人。如果我们真的干出件非常可怕的事就能让人们逃之夭夭,光剩下我们俩在地狱里。我犯了乱伦罪我说父亲啊是我干的不是达尔顿•艾密司。”这一段说的是昆丁又想起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司有了苟且关系后,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的情形。这就是昆丁的一种潜意识、下意识。

第7题:

《押沙龙,押沙龙!》中()是串联故事的中心人物。

  • A、罗莎小姐
  • B、康普生先生
  • C、昆丁
  • D、施里夫

正确答案:C

第8题:

《喧哗与骚动》由以下部分组成()。

A.班吉部分

B.昆丁部分

C.凯蒂部分

D.杰生部分

E.迪尔西部分


参考答案:ABDE

第9题:

《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把()情绪传给了昆丁。

  • A、积极乐观
  • B、悲观失望
  • C、懒散
  • D、与世无争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喧哗与骚动》这一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

  • A、凯蒂
  • B、杰生
  • C、班吉
  • D、昆丁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