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按8度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和抗震设计)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题目
单选题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8度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和抗震设计)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丙类建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用

C. 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抗震措施较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参考答案A

第2题: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抗震防灾区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范围应当与中心城区一致
B.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
C.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D.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活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10g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A选项,在抗震防灾区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范围应当与中心城区一致——应当与城市范围一致;C选项,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D选项,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活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10g的地区——0.05g

第3题: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C.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说法,( )是正确的。

A.6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
B.7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C.8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
D.9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0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关于工程方案中防震抗震编制内容及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震设防是指建筑物的设防
B:需提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C:抗震措施应结合工程结构特征,不考虑地质特征
D:工业项目厂址不应选择在需要地震设防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方案及配套工程方案。选项B正确,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工程地质地震灾害的概况,其中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选项A:C:D错误,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其中包括了场(厂)址选择和总图布置应符合抗震要求;建(构)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取措施。参见教材P96。

第6题: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城市抗震设防区是指( )。

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的地区
B.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
C.地震震波能够波及到的地区
D.地震次生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与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定。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区)。

第7题:

某高速公路上一座50m+80m+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所处地区场地土类别为III类,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结构的阻尼比ξ=0.05。当计算该桥梁E1地震作用时,试问,该桥梁抗震设计中水平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与下列哪个数值接近?(  )

A. 0.116
B. 0.126
C. 0.135
D. 0.146

答案:D
解析: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第3.1.2条表3.1.2(见题40解表1)规定:该桥梁属于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中的B类。
根据《公桥震则》第5.2.2条规定:
Smax=2.25CiCsCdA
式中,Ci为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根据《公桥震则》第3.1.4条表3.1.4-2(见题40解表2)注,高速公路上桥梁E1地震作用时,其抗震重要性系数取B类括号内数值,即0.5;Cs为场地系数,根据《公桥震则》第5.2.2条表5.2.2(见题40解表3),取1.3;Cd为阻尼调整系数,根据《公桥震则》5.2.4条,结构的阻尼比ξ为0.05时,取1.0;A为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则该桥梁抗震设计中水平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为:
Smax=2.25×0.5×1.3×1.0×0.10=0.14625
故选D项。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考生对桥梁抗震规范方面的了解情况。本题主要考点为:
①根据桥梁的规模性质,正确判别桥梁抗震设防类别;
②选对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
③根据桥梁所处地区场地土类别,正确选取场地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第5.2.2条,确定水平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计算公式;
②正确选取桥梁抗震设防类别;
③查找桥梁各个抗震重要性系数,包括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Ci、场地系数Cs、阻尼调整系数Cd、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
④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出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

第8题:

建筑场地为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的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C

第9题:

按照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关于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
B.乙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C.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D.丁类建筑,应按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答案:D
解析:
丁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第10题: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6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A项,设计地震分组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与设防地震等级不存在对应关系;B项,根据第3.2.2条表3.2.2,抗震设防烈度为7的抗震设防烈度,其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0.15g),不同地区对应取值0.10g或0.15g;C项,根据第5.1.4条表5.1.4-2,设计特征周期根据地震分组与场地类别确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