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题目
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如其人”指的是文章的()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A.风格
B.品格
C.气质
D.质量

答案:A
解析:

第2题:

如何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正确答案: 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的角度来理解风格的形成,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但是,值得重视的是,日常个性不等同于创作个性,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这就需要对“心画心声”说,或流传更广的“文如其人”等说法作具体分析,人们喜欢讲道德文章,把道德与文章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大相径庭。例如晋代诗人潘岳曾写作《闲居赋》,似有隐逸之志。然据《晋书》记载,此公“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既仕官不达,乃作《闲居赋》。”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也质疑“心画心声”的说法:“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所以,如果仅从精神和伦理着眼理解风格,认定文学作品写什么,完全取绝于作家的心境、品格和道德。就难保使真理变成谬误。近人钱锺书对此作了深入分析,历代文人言行或言言不一的大有人在,钱锺书认为,对“文如其人”应该有正确发理解。写什么与怎么写是两回事,写什么容易作伪,而怎么写却不容易作伪,所以“文如其人”要作正确分析,可能“文如其人”亦可能不“文如其人”。

第3题:

法国的布封在《论风格》中提出了“风格即人”的名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正确答案: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

第5题:

俗话说“文如其人”,用现代时髦的说法就是一位作家的人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作品的()。

  • A、品质
  • B、品格
  • C、气质
  • D、风格

正确答案:D

第6题:

法国的布封在《论风格》中提出了“风格即人”的名言。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以下关于文学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作家的日常个性是风格呈现的外在标志
  • B、布封“风格即人”的意思是说,风格与人品是统一的,即中国人常说的“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
  • 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后表现出来的总体特色
  • D、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正确答案:C

第8题:

你是如何理解“文如其人”这句话的请结合相关作品论述之。


正确答案:从古至今,都有“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之说,将一个人的文学作品风格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原则等等相比较,从而得出许多作家、诗词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他们人格的体现或者是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结论。使读者能在未知晓作者的情况下,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即可猜出是何人所作。

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人如其文是指人的思想立场观点性格等必然要在其人的文章中反应出来。实际上两个词都在强调一个人所写的文章是这个人性格特点,思想观念的表现、为人处世的作风等等。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我们会惊喜会赞叹会有心灵的共鸣,对作者其人,自然先是敬慕了几分。其人的文字一路看下来,多多少少也会有了些隐约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确实可以通过文字来体现出来。若文章气势十足善于旁征博引,读来又沉实厚重,那作者想来肯定是学识渊博的;若字字婉约句句隽秀,必想象着躲在那文字背后的心事该是多么的清丽脱俗,这种相处方式是美好的,一点点朦胧一些些神秘,以自己的感觉来揣摩文章后面的人。我们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文章的风格宛如作者之为人,而且更由于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思想情感和写入了以身许国的政治经历。因此它才具有如此深切的感人力量;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他的词开豪放派一宗,他的诗青雄高远,他的散文如滔滔江水,恣意纵横,另外他还是自成一派的书法家和画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苏轼的文章中我们充分领略到他的才情,他的情趣;再说鲁迅先生的文章,能感受到他那种激愤的心情,他关注落后中国的精神文化面貌,痛恨封建官僚专制制度。他大声疾呼,辗转奔走,力求唤起国人的觉醒。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看到他嬉笑怒骂的神态、铮铮不屈的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敢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伟岸人格矗立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无限敬仰,并不断的激励我们前进。这正是文如其人。

文章是作者的所感所想,是作者的生活阅历的间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文风。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有志之士均以各自不同的“文风”“诗风”标榜自己的个性。杨雄认为诗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比如说一个仁爱的人,所写之文也往往流露出仁爱的思想。如冰心所写的繁星,超人等文章都折射出对仁爱的向往与追求;再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如若曹雪芹没有出生于富贵之家,经历从繁华到贫困的洗礼,就不会对封建礼教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红楼梦来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洒脱豪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杜甫的感叹人生苦短,仍有的雄心抱负的悲苦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此温婉的文字正是李清照的惆怅与哀伤,而“文如其人”的她不也正是这样一个如水般柔情,如烟般迷茫的女子吗又如陶渊明生性淡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他的文章也是超然洒脱,有着极高的精神境界;又譬如那如情诗一般的“于千万人之间,遇见你想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张爱玲女士那绝美动听的话语仿佛正在讲叙她自己多情浪漫的女子情怀。如果她没有这般深沉的爱情观,那么怎样写出“生命如一席华美的疤,爬满了骚。”这般耐人寻味的经典篇章。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性格如何,他的文章、诗歌也就必然如何。据此我认为文章表达了一个人的心境,心中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笔尖流露出来,在我们读其文章时就能感受到其中表现出的心态与性格。所以“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第9题:

如何正确理解“第一反应人”?


正确答案: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并平时参加救护培训且获取培训相关证书的人。

第10题:

怎样看待文如其人、文品既人品、风格既人格的说法?


正确答案: 这些习惯性用语有较大的模糊性,适用于笼而统之,冷冷而谈的场合,但如果较真起来,却是不甚准确的,我国各个朝代都有例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