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意义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刮东南风,而冬季多刮西北风,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南地区属沿海地带,西北地区属内陆地带沙石泥土多于水)


正确答案: 沿海地区水面积大,夏季在与内地同样吸收太阳辐射热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内陆的气温低,内陆的热空气上升,沿海的低温空气从低处流过来补充,形成东南风,冬季则相反。

第2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内蒙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高原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报考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以荒漠为主的景观。
(2)原因:

2.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活动(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物的作业)。
【学生活动】思考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形成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讲解】气候异常会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特别是在持续少雨的年份,能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思考人类对荒漠化的形成有无影响?哪些活动影响到荒漠化的形成?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第4题:

发展薪炭林对防止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一般以萌芽力强,生长快,燃烧值高的树种为主。
一、薪炭林开发的地位: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长,常规能源日渐短缺,这在干旱地区尤为严重。森林植被是人类最古老的能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薪材是主要的能源,但是其消耗量远大于生产量,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人民群众生活越加困难。因此,大量营造薪炭林收到各国政府重视,它具有重要意义。
二、薪炭林发展前景:根据我国国情,薪炭林在将来很长时间内仍是农村主要能源,营造薪炭林既补充能源不足,又防治沙漠化,改善生态一举两得。
三、薪炭林经营类型:
(1)短轮伐期平茬采薪经营型。
(2)材、薪经营型。
(3)林草经营型。
(4)薪炭林经营型。
(5)头木育薪经营型。
(6)扶育采薪型。
四、薪炭林营造技术:
(1)制定发展规划和经济方针。
(2)树种选择。
(3)合理密度。
(4)搞好配置。
(5)适时平茬更新。
五、发展薪炭林途径:
(1)人工营造。
(2)封山育林。
(3)改造残次林。
意义:
(1)固定沙丘,防止其蔓延和流动。
(2)防止沙漠化趋势的发展。
(3)阻止绿洲,牧场,城镇等设施免遭沙害侵袭。
(4)保护农田绿洲和牧场稳定,防止土地退化。
(5)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第5题:

我国沙尘暴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些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1)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等;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3)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第6题:

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的供需不平衡:人口过度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生态污染;资源的有限性;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我国的资源问题:
(1)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2)后备资源不足;
(3)原材料进口量不断增加;
(4)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

第7题:

简述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正确答案:自然原因: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造成植被破坏。

第8题: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 B、过度砍伐、放牧和垦荒
  • C、环境污染加剧
  • D、农业集约化经营

正确答案:B

第9题:

体育社会问题有什么特点?在我国产生体育社会问题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
第二,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犯罪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害要小些。
第三,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于体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第四,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公开性。

第10题: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土地荒漠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地开垦草原,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过度利用水资源,开发矿产不注意复垦和恢复植被等。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或禁止人们对易荒漠化地区的不合理开发,保护植被,种树种草,合理地调度和使用水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