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浮士德》的作者是()A 席勒B 莱辛C 卢梭D 歌德

题目
单选题
《浮士德》的作者是()
A

席勒

B

莱辛

C

卢梭

D

歌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诗剧《浮士德》的作者是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浮士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


正确答案: 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歌德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浮士德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在寻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集中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通过浮士德的知识悲剧,歌德回顾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觉醒过程。浮士德在中古时期的书斋里觉醒,面对欢乐的人群,大声呐喊:“这儿我是一个人,我敢是一个人!”而且强调行动,把《圣经》里的“泰初有道”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爱情悲剧中,浮士德对爱情的欢愉的追求,曾经是早期人道主义者热情歌颂的主题。然而浮士德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他从个人的爱情悲剧中走出来,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由小我走向大我。政治悲剧反映了成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及其对封建王权又斗争又妥协的双重性。美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艺术道路的回顾和反思,海伦的消逝表明了从古代艺术中寻求美的理想的破灭。事业悲剧则反映了启蒙学者肯定人用自己的劳动改造社会、建立理性王国的主张。这样,浮士德在从个人的天地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几度磨练,几经失败,最终在自由劳动中认清了生活的意义:“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的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总之,浮士德的经历是对于三百年的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艺术概括。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他曾经解剖自己的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附着这个尘世,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去凡尘,向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是说,浮士德既有崇高向善的一面,又有卑俗驰糜的一面。但以前者为主导。卑俗的一面使他常为靡菲斯特所诱惑,但向善的主导面又决定他终能战胜诱惑,走向新的境界。因此,他能够不断克服弱点,实现自己的追求。浮士德身上的“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与外界的矛盾,体现了歌德的辩证法思想,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为追求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第3题:

请结合浮士德形象的分析,阐明什么是“浮士德精神”。


参考答案:浮士德是歌德著名作品《浮士德》中的主人公形象。
(1)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的探索者形象。
(2)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沉迷于本能情欲,追求感官的享乐,另一方面又不断超越自我,追求灵魂的自由和寻找人生的真谛。
(3)浮士德是欧洲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一个典型。
(4)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想人们支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人生理想。
总结:浮士德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的一生,浮士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第4题:

《霍夫曼的故事》和《浮士德》的作者。


正确答案:《霍夫曼的故事》和《浮士柏德》的作者都是法国人,他们分别是奥芬巴赫和古诺。

第5题:

《浮士德》的作者是()

  • A、席勒
  • B、莱辛
  • C、卢梭
  • D、歌德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


正确答案:荣格

第7题:

《浮士德》中浮士德是一个:()


正确答案:老博士

第8题:

简述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形象


正确答案:①、象征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过程,注重实践,积极入世;
②、永不满足,不断追求;
③、又充满矛盾(并未理想化),沉溺爱欲倾向和超越自我倾向。总之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断克服内、外矛盾、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前进的资产阶级进步分子英雄形象,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

第9题:

以下作者与作品不对应的是()

  • A、歌德《浮士德》
  • B、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 C、海明威《老人与海》
  • D、马尔萨斯《百年孤独》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如何理解“浮士德精神”与“浮士德难题”?


正确答案:浮士德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和发展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或者说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典型。通常所说的“浮士德精神”有以下几个内涵:
其一,永不满足现状。浮士德不论在对大自然的探索或人类社会的体验中,总不断前进,永不停止。
其二,不断追求真理。浮士德漫长的生活历程,从为宫廷服务,陶醉在古典美的世界中,转到向大海争地,开辟荒滩为千百万人的安居乐业而奋斗,终于达到“智慧的最后结论”,即认识到人生的真理:“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其三,重视实践和现实。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如上面所言:“每天每时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总之,“浮士德精神”就是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也就是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所谓“浮士德难题”,即:如何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为求得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或者,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从哲学上讲,就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康德认为,道德没有脱离人的动物本能(去苦求乐),因而不是道德本身。道德必须诉诸于超人性的纯粹理性。在康德看来,道德的崇高是在遏制人的情欲中实现的。道德与情欲的冲突是绝对的。浮士德面临的正是这种两难心态,即“紧贴凡尘的爱欲”与“先人的灵境”之间的矛盾,他的追求就是两者结合的“新鲜而绚烂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