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有两堆糖,一堆5个,一堆2个,孩子拿了5个的那一堆,说明孩子对数的发展是()阶段。A 辨数B 点数C 加数D 乘数

题目
单选题
有两堆糖,一堆5个,一堆2个,孩子拿了5个的那一堆,说明孩子对数的发展是()阶段。
A

辨数

B

点数

C

加数

D

乘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保证烧结连续生产,料场必须设置至少两堆混匀料堆,一堆进行堆料作业,另一堆进行取料作业,两条料堆交替作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学校在操场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0.4米的坑,准备装上沙作为沙坑使用。它的旁边有两堆圆锥形的沙,其中第一堆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1.5米;第二堆的底面半径是2.5米,高是1.2米。应选用哪堆沙来填满沙坑?

A.第一堆

B.第二堆

C.两堆都能

D.两堆都不能


正确答案:B

第3题:

如果售货员将一袋袋的水饺摆成10堆,其中9堆是合格的,每袋500克;一堆是份量不足的,每袋450克,从外形上看,分不出哪一堆是450克的,执法人员最少称几次才可发现份量不足的那一堆?

A .1次 B .2次 C .3次 D.4次


正确答案:A

第4题:

有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4倍。当第二堆煤运走6.25吨后,第一堆煤是第二堆煤的6倍。第二堆煤原有多少吨?( )

A. 14.25

B. 21.45

C. 16.25

D. 18.75

第5题:

两堆货物共重76.5吨。第一堆货物运走4/5,第二堆货物运走3/4之后,剩下的两堆货物正好相等,则第二堆货物原来有(27)吨。

A.30

B.34

C.42.5

D.46.5


正确答案:B
解析:解法1:假设第一堆和第二堆货物原来的重量分别为x吨和y吨,依题意得:
 
  解得x=42.5,y=34。
  解法2:第一堆货物的1/5与第二堆货物的1/4相等,因此第二堆货物占全部货物的4/9,则第二堆货物原来的重量为76.5×4/9=34吨。

第6题:

一群小朋友分一堆糖。第1个小朋友拿了1块,第2个小朋友拿了2块,第3个小朋友拿了3块……依次类推,后拿糖的小朋友都比他前面的小朋友多拿1块。这群小朋友刚好把这堆糖分光。如果平均分配,每个小朋友刚好可以分到10块糖。这堆糖共有( )块。

A.186

B.189

C.190

D.192


正确答案:C
10为第一个小朋友与最后二个小朋友拿到糖的块数的平均数。最后一个小朋友拿糖10×2一l=19块,这堆糖总数为(1+19)×19÷2=190块。

第7题:

某粮库里有一堆袋装大米。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15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问粮库里共有多少袋大米?


正确答案:B
代入法,由题干可知,大米的总袋数可以被5和7整除,显然可以应用代人法,B是最容易看出来的,代人后发现符合题意,选择B。

第8题:

有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4倍。当第二堆煤运走6.25吨后,第一堆煤是第二堆煤的6倍。第二堆煤原有多少吨?( )

A.14.25

B.21.45

C.16.25

D.18.75


正确答案:D

第9题:

今有甲、乙、丙三堆棋子共98枚。先从甲堆中分棋子给另外两堆,使两堆数各增加一倍,再把乙堆棋子照这样分配一次,最后把丙堆棋子也这样分配,结果甲堆棋子数是丙堆棋数的4/5,乙堆棋子数是丙堆棋子数的22/15。求三堆中原来最多一堆的棋子是多少?( )

A.16

B.30

C.52

D.64


正确答案:C
最终结果丙堆的棋子数是:98÷(1+4/5+22/15)=30(枚)
,因此,最终结果甲堆棋子数是:30×4/5=24(枚)
乙堆棋子数是:30×22/15=44(枚)
倒推到乙堆棋子分配完毕时,甲堆应有棋子24÷2=12(枚),乙堆应有棋子44÷2=22(枚),故丙堆应有棋子98-(12+22)=64(枚)。再倒推到甲堆棋子分配完毕时,甲堆应有棋子12÷2—6(枚),丙堆应有棋子64÷2=32(枚),故乙堆应有棋子98-(6+32)=60(枚)。倒推到开始状态时乙堆应有棋子60÷2=30(枚)棋子,丙堆应有32÷2=16(枚)棋子,故甲堆应有98一(30+16)一52(枚)棋子。故三堆中原来棋子最多的是甲堆,它有棋子52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他都会向附近的农民订购一堆草料来喂养这头小毛驴。有一天,这位农民为了对这位老主顾表示感谢,特别多送了一堆草料给他,于是仓库里有了两堆草料。小毛驴看着数量一样、鲜美可口的草料,不知道选哪一堆草料才好。最后,无所适从的小毛驴竟然活活饿死。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效应”。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该效应带给你的感悟。


答案:
解析:
毛驴饿死非为草料缺少,而是在于面对数量丰富、味道鲜美的草料时的犹豫不定、迟疑不决——无所适从选择哪一堆,听来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此原理效应意在告知大家,决策之时需果敢坚决,切莫因犹豫迟疑错失良机。

人生之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减少一些出错的机会,但更大的可能是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遇,就如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当时许攸建议袁绍派少量精锐骑兵从侧后方突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但是袁绍怕敌方大本营兵力雄厚自己会损兵折将,故此一直犹豫不决,最终错失曹操后方兵力空缺的良好时机,导致官渡大战大败。再如蒋介石,淞沪会战战事不利、日军没有形成合围包围圈之际,很多国军将领建议蒋介石将主力部队撤出包围圈重组防线来进行抗战,结果其害怕国际舆论可能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而犹豫不决,迟迟不肯撤军。结果等到日军形成合围把退路都堵住的时候,蒋介石却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导致淞沪战场上近百个国军师因为仓皇撤退而被日军歼灭大半,使中国的抗日主力遭到了重创。由此可见,决策之时果敢坚决,能够有效抓住有利时机,扭转不利局面。

日常工作中,做事果敢坚决应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我们要积极利用自身所学,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积极化解群众疑难,杜绝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然而果敢并非鲁莽,遇事三思之后再积极行动,善于抓住机遇,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果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