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

题目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别很大,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差别尤其大。如果按照优秀学生的水平教学,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听不懂。该班数学老师说,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后按照班上最低水平教学。
问题:请从素质教育思想出发分析该数学老师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解析:
该数学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大家“齐步走”,也不是抹杀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班上学生存在的差异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因材施教。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年级原来的倒数第二名,上升到正数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 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第4题:

提倡素质教育鼓励设置选修课、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但课堂教育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人认为,学校开展全面发展教育就意味着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所以学校要办各种"兴趣班",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文化素质、音体美等方面特长的培训,而且在这些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问题:请运用相关的教育观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正确答案: (1)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具体包括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
(2)各育的关系:体智德美各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3)全面发展的实质: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但并不等于平均发展,也不是平衡发展。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


答案:
解析:
这种认识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

第7题: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2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怎样看待这些认识,素质教育应如何实施?


正确答案: 1.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第8题: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1)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由上述材料可知,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都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因此,要从认识人手,全面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①素质与特长、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得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时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④材料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使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第9题: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月9日的调查 ……对以上调查你有什么感触,请用当代学生观的理念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调查结果令人感到悲哀和痛心。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严格教师的职业专业化,需要在念,而普遍存在着体罚、讽刺、挖苦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中小学学生主体意识和观念薄弱,对各种体罚、讽刺、挖苦现象比较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以法争取保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10题:

阅读材料回答题:某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李某,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B、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 C、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D、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E、素质教育就是不留家庭作业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