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清末封疆大吏奏设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清末封疆大吏奏设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步骤。


正确答案: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第二阶段:到2012年底,全国所有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其它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第2题:

简述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主要包括: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

第3题: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内容1:管制改革:撤军机处改尚书为内阁成员等改革2: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强调君权的地位和君主的神圣,规定了臣民的权力和义务3:设立资政院和咨议局:其主要职能是广泛调研民间意愿,4:《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了皇权,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制衡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提高国会的地位。 
二、意义:1预备立宪从实际上讲是一场政治欺骗活动2他的一系列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阶级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3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封建政治异体:资政院和谘议局4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思想,传播了宪政文化 

第4题:

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 A、地方的封疆大吏
  • B、中央朝廷的重臣
  • C、皇帝的内侍人员
  •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正确答案: 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在于: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性和图书馆事业具有全国规模的需要;图书馆管理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第6题:

简述清末封疆大吏奏设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正确答案: 在清末新政时期,图书馆“管制”的确立和预备立宪时各有关图书馆筹备计划的制定,直接推动了各地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创设,并由此形成了一场公共图书馆运动。封疆大吏奏设公共图书馆始于预备立宪的酝酿时期,由于他们是在地方士绅自发创办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将“绅办”图书馆变为“官办”图书馆,因而预备立宪初期封疆大吏的公共图书馆思想观念相对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
1909年以后,各地封疆大吏奏设公共图书馆则是对清政府预备立宪计划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响应,它直接促成了我国主要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普遍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自维新变法以来向西方图书馆学习的思想和创办公共图书馆的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尽管如此,相对于维新派人士和开明士绅来说,预备立宪时封疆大吏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比较保守,缺乏新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官样文章”的色彩。

第7题:

下面哪一人不属于晚清的封疆大吏?()

  • A、李鸿章
  • B、张之洞
  • C、左宗棠
  • D、康有为

正确答案:D

第8题:

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制度内容,即成为清朝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第二,在内容上,一方面在新修新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的内容和先进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于新订法律法规之中。第三,在法典编纂形式上,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有关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第四,在实质上,修律是在保持君主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清末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其次,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再次,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最后,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

第9题:

简述《学部奏筹建京师图书馆折》所体现的京师图书馆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供多士之研求”、“昭同文之盛治”,筹建京师图书馆是学部企图挽救腐败的清王朝的一项文化措施。
(2)“修建馆舍,规模必求宏远”,从有关京师图书馆的选址和建筑的观点来看,学部图书馆建筑思想完全是一种十分传统的中国古代藏书建筑观念。
(3)“搜求图书”“必极精详”,强调的是“保存国粹”,对于外国书籍或西学书籍的收集只字未提。

第10题: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影响与意义。


正确答案: (1)实质:20世纪初年以清政府为主体实施的预备立宪活动,是一个在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场特殊的宪政活动。从清政府的本意来说,是不愿意实施宪政的,更不愿意皇权受到约束和限制。但是,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和国内外立宪力量的强烈呼声,他们不得不做出让步,以预备立宪来应付时局,取悦列强,缓和内外矛盾和舆论压力、政治压力,遏制革命形势,以达到消除统治危机的目的。所以,预备立宪从其本质动机来说,是一场政治欺骗活动。立宪是不会损害皇室利益的。在这样动机下推出的各项立宪举措,其前提都是要保护皇室的利益、维护皇权统治的。
(2)影响与意义:应该看到,短短几年的预备立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推出的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洲贵族与汉族权贵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诞生。如官制改革中,地方督抚为自身利益坻制中央的控制、一再要求划分中央与地方行政权限,削弱王公大臣的权力;又如,在内阁人员酝酿产生的过程中,统治集团中的各种势力围绕权力的重新分配纷纷拉拢亲信你争我夺、冲突不断。其中既有改革与传统的对立和冲突,又有改革与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力量。
其次,“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机构,如资政院、谘议局等,却是封建政体的异体。尽管它们的活动都是在总督和朝廷的严密监视之下的,但是,它们的各项活动却是对清廷的巨大挑战,《速开国会案》反对九年预备立宪计划,矛头直指皇权权威;对军机大臣的弹劾,则直接针对朝廷的行政中枢。这些活动都是由君主政体过渡到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根深蒂固的专制政体。
再次,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宪法、议会等第一次被引进中国的政治生活,皇帝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宪法赋予的,皇帝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这些观念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法律观念逐步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宪政法律素养的法律人才,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创设r条件,也为我国近代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