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公文用印要注意哪些问题?

题目
问答题
公文用印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文用印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A. 印发手续不完备的,在未补办手续时不得用印
B. 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并注意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日期
C. 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联合下发的公文,各别机关部门都要加盖印章
D. 公文用印要核实份数,超过分数不能盖印


答案:A,C,D
解析:

第2题:

着装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着装要注意下列问题1)个体性
(1)照顾自身的特点,做到“量体裁衣”,使之适应自身,并且能扬长避短。
(2)创造并保持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在允许的前提下,应努力做到与众不同。
2)整体性
(1)要恪守服装本身约定俗成的搭配原则与习惯。如穿西装时,必须配以皮鞋,而不能穿布鞋、凉鞋、拖鞋或运动鞋。
(2)要使服装各个部分相互适应,局部服从整体,力求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全局之美。3)整洁性在任何情况下,人们的着装都要力求整洁,避免肮脏和邋遢。
(1)着装应该整齐。不允许它又折又皱,不熨不烫。
(2)着装应该完好。不允许它残又破,或有补丁。至于成心自残的乞丐装,在正式场合亦应禁穿。
3)着装应该干净。
4)文明性
(1)忌穿过露的服装。
(2)忌穿过透的服装。
(3)忌穿过短的服装。
(4)忌穿过瘦的服装。
5)技巧性主要是要求在着装时依照其成法而行,学会穿法,遵守穿法,不可以不知,也不可以另搞一套,贻笑大方。

第3题:

法规性公文以()日期为成文日期。

A、签发

B、用印

C、批准

D、定稿


正确答案:C

第4题:

公文用印要求是上应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机关公文处理工作除了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之外,还有()

  • A、收文登记
  • B、公文传阅
  • C、整理归档
  • D、印制和用印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关于公文处理中发文办理环节做法正确的是:

A、秘书小张拟好稿件以后直接交给领导签发
B、秘书小王拿着领导签发后的文件正式印制
C、办公室小李因公文紧急未及登记直接用印
D、机要员小赵将用印登记后的公文邮寄分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因此,秘书小张在拟好稿件时需要由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才能交给领导签发。
B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因此,秘书小王拿着领导签发后的文件还需要再次复核,复核无误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才能正式印刷。
C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故即使是紧急公文也应登记后才可印制。
D项正确,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复核—登记—印制—核发。用印(加盖印章)表示公文正式生效,且履行登记手续,因此,可以将公文邮寄分发。另,登记还应有印制环节,本项中默认登记后进入印制环节,选项表述欠严谨。

第7题:

公文用印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以领导签发的原稿为依据,核对无误后方可用印;
(2)用印要端正清晰;
(3)两个以上机关的发文,各机关都要用印;
(4)印章要与制发机关名称相异之;
(5)要核实用印分数。

第8题:

公文的制发程序是( )。

A.草拟审核复核用印签发

B.分发草拟审核用印签发

C.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用印

D.草拟审核复核签发用印


正确答案:C
C【解析】通用公文的制发程序又叫发文办理。《办法》规定:“发文办理指以本机关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故答案为C。

第9题:

()朝代(或时期)开始实行文书用印制度,规定公文必须用印。

  • A、商代
  • B、西周
  • C、秦汉
  • D、宋代
  • E、明朝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设计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提问的语句要简短,使人一目了然。
②避免提带有双重含义,即一题两答式的问题。
③提问题不应带有倾向性,因为带倾向性的问题可能造成诱导。
④不要提胁迫性问题,即由于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等压力使调查对象不得不作某种回答的问题。
⑤不要直接提敏感性问题。
⑥不要问调查对象不知道或走出其知识范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