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挖填交界处的处理、大块石高填方的填筑地基处理等。A 高填方基底的场地平整B 高填方竖向设计C 高填方基底的基岩面上覆土层处理D 高填方挖、填平衡设计

题目
单选题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挖填交界处的处理、大块石高填方的填筑地基处理等。
A

高填方基底的场地平整

B

高填方竖向设计

C

高填方基底的基岩面上覆土层处理

D

高填方挖、填平衡设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填方施工中,石料填筑宜优先采用(  )施工。


A.冲击压实法

B.振动碾压法

C.强夯法

D.静压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石料填筑施工方法。石料填筑施工宜优先采用强夯法,应用堆填法填筑,强夯前用推土机推平。土石混合料填筑施工可优先选用冲击压实或振动碾压法,分层碾压过程中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试验段或现场试验确定。土料填筑施工宜优先选用振动碾压或静压方法。

第2题:

预防高填方路基沉降路堤的措施有()。

A、 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
B、 在谷底采用大块块石抛填
C、 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D、 下雨天进行填筑,让雨水充分浸润路基后再碾压
E、 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答案:A,C,E
解析:
D雨天不准填筑。B应配合小石嵌在大石的缝隙之中。

第3题: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能形成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是()。

A、强夯法

B、换土垫层

C、碾压夯实

D、高压注浆


正确答案:D

第4题:

关于高填方路堤沉降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基压实度不足
B、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
C、填料中混进了碎石
D、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

答案:C
解析:
填料中进了碎石不会影响路堤沉降。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第5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下列哪种地基处理方法不适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

A、强夯法
B、柱锤冲扩桩法
C、水泥土搅拌桩法
D、振冲法

答案:C
解析:
在强大的振动作用下,有的地基土成为流动状态在地层中流动或喷出地面的现象称为地基的液化。处理可液化地基,其出发点是改变它的内在条件,增加土体密度和改善排水条件,常用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柱锤冲扩桩法、振冲法、碎石桩法等。而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主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第6题:

预防高填方路基沉降路堤的措施有( )。

A.高填方路堤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进行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
B.在谷底采用大块块石抛填
C.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度填筑,路堤两侧必须做足,不得贴补帮宽;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一般控制在 30~50cm逐层填压密实,然后削坡整形
D.下雨天进行填筑,让雨水充分浸润路基后再碾压
E.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泡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及透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陡于 1:2.0

答案:A,C,E
解析:
2019版教材P44页
二、预防措施
1. 高填方路堤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进行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
2. 地基应按规范进行场地清理,并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压实度,当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改善加固处理。
3.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度填筑,路堤两侧必须做足,不得贴补帮宽;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一般控制在 30~50cm逐层填压密实,然后削坡整形。
4. 对软弱土地基,应注意观察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情况,根据孔隙水压确定填筑速度;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 1~2m 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
5.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泡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及透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陡于 1:2.0。
6. 严格控制高路堤填筑料,控制其最大粒径、强度,填筑层厚度要与土质和碾压机械相适应,控制碾压时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
7.路堤填土的压实不能代替土体的固结,而土体固结过程中产生沉降,沉降速率随时间递减,累积沉降量随时间增加,因而,高填方路堤应设沉降预留超高,开工后先施工高填方段,留足填土固结时间。

第7题:

下列哪些地基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检验?(  )

A、旋喷桩桩身强度
B、灰土换填
C、填石强夯置换
D、堆载预压

答案:B,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4.9条规定,旋喷桩可采用开挖捡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等方法检测;B项,根据第6.2.4条第2款规定,压实填土可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检验;C项,根据第6.3.13条规定,强夯置换应采用动力触探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D项,根据第5.4.3条规定,预压地基的原位试验可采用十字板试验或静力触探。

第8题:

关于高填方路堤沉降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基压实度不足
B.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
C.填料中混进了碎石
D.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50/2019版教材P46
该题主要考察的是: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原因分析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6.±真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勻沉降。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辦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第9题:

对于原地基处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非岩石地基上,填筑填石路堤前,应按设计要求设过渡层
B.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合格填料回填
C.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大于路床深度
D.路堤原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

答案:C
解析:
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路床深度。

第10题:

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由施工方面造成的原因有()。

A、施工时压路机功效过大
B、原地面未清除草根、树根等
C、填筑顺序不当
D、压实不足
E、在填挖交界处没有挖台阶

答案:B,C,D,E
解析: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包括: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