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学

单选题治血证三原则不包括(  )。A 治实火当清热泻火B 治虚火当滋阴降火C 气之实当清气降气D 血之热当凉血止血E 血之虚当滋阴养血

题目
单选题
治血证三原则不包括(  )。
A

治实火当清热泻火

B

治虚火当滋阴降火

C

气之实当清气降气

D

血之热当凉血止血

E

血之虚当滋阴养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血证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1.鼻衄(1)热邪犯肺:治以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用桑菊饮加减。(2)胃热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玉女煎加减。(3)肝火上炎:治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4)气血亏虚:治以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2.齿衄(1)胃火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2)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3.咯血(1)燥热伤肺:治以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方用桑杏汤加减。(2)肝火犯肺: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方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如量多鲜红者,可用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治疗。(3)阴虚肺热:治以滋阴润肺,宁络止血。方用百合固金丸加减。4.吐血(1)胃热壅盛:治以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2)肝火犯胃:治以泻肝清胃,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3)气虚血溢:治以健脾益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肢冷畏寒、便溏者,可改用柏叶汤合理中丸以温经止血。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应急服独参汤益气固脱。5.便血:便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血色紫黯者,其来较远。(1)肠道湿热:治以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用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2)脾胃虚寒:治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用黄土汤加减。6.尿血(1)下焦热盛: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2)肾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3)脾不统血:治以补脾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4)肾气不固:治以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7.紫斑(1)血热妄行: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可合十灰散凉血止血。(2)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用茜根散加减。对于肾阴亏虚而火热不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凉血止血药治疗。(3)气不摄血:治以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第2题:

益母草尤其善治

A. 内科瘀血证
B. 外科瘀血证
C. 伤科瘀血证
D. 儿科瘀血证
E. 妇科瘀血证

答案:E
解析:
益母草
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妇产科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第3题:

血证治疗“三原则”指的是

A.治火,治气,治血

B.止血,宁络,祛瘀

C.益气摄血,凉血止血,祛瘀止血

D.止血,化瘀,补血

E.治心,治脾,治肝


正确答案:A
血症的共同病机可以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第4题:

血证的治疗原则是治气,治火,治()。


正确答案:

第5题:

《()》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血证的()要法。


正确答案:血证论;四大

第6题:

血证治血三法


参考答案: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这样三个原则。一日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日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日治血,应根据情况结合应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因血证之中,以热迫血行所致者最多,所以凉血止血药相应地应用得较多。

第7题:

益母草尤其善治

A外科瘀血证
B伤科瘀血证
C儿科瘀血证
D妇科瘀血证
E内科瘀血证

答案:D
解析:
益母草
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妇产科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第8题:

通治血证大纲为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A
A

第9题:

提出用“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的著作是()。

  • A、《景岳全书·血证》
  • B、《血证论》
  • C、《济生方·失血论治》
  • D、《备急要方》
  • E、《医学正传·血证》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血证的治疗原则有()

  • A、治火
  • B、治虚
  • C、治气
  • D、治血

正确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