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

问答题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A于2002年6月份购入生产设备甲,总计价款2100万元。会计直线折旧期10年,残值率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8年,残值率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依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A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60%,每年折旧率20%。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2002年、2003年分别实现账面利润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计算2002年、2003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

题目
问答题
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A于2002年6月份购入生产设备甲,总计价款2100万元。会计直线折旧期10年,残值率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8年,残值率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依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A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60%,每年折旧率20%。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2002年、2003年分别实现账面利润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计算2002年、2003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2002年:
子公司甲会计(社会)折旧额=[2100×(1-5%)/10]×(12-6)/12=99.75(万元)
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2100×(1-8%)/8]×(12-6)/12=120.75(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1800+99.75-120.75=1779(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779×30%=533.70(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首期折旧额=2100×60%=1260(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100-1260)×20%=168(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折旧额合计=1260+168=1428(万元)
子公司内部应税所得额=1800+99.75-1428=471.75(万元)
子公司内部应纳所得税=471.75×30%=141.525(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141.525-533.7=-392.175(万元)
该差额(392.175万元)由总部划账给子公司甲予以弥补。
2003年:
子公司甲会计折旧额=2100×(1-5%)/10=199.5(万元)
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2100×(1-8%)/8=241.5(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2000+199.5-241.5=1958(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958×30%=587.40(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100-1428)×20%=134.4(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应税所得额=2000+199.5-134.4=2065.1(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应纳所得税=2065.1×30%=619.53(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619.53-587.4=32.13(万元)
该差额(32.13万元)由子公司甲结转给总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于2013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4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2%,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则2014年1月份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为( )元。

A.2000

B.1960

C.2286.67

D.2200


正确答案:B
直线法,又称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匀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各月应计提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其中,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所以2014年1月份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40000-20000)×[(1-2%)÷5×100%÷12]=120000×(19.6%÷12)=1960(元)。

第2题:

2008年4月20日某企业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计入费用在税前作了扣除。企业当年会计利润为170万元。企业此项业务应当调整的纳税所得额是()万元。

A.45.6

B.58.2

C.76.3

D.84.3


参考答案:D

第3题:

A公司于2009年3月20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设备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购入后投入行政管理部门使用。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假定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与税法相同),无残值(会计与税法相同),则2009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万元。

A. 35.1

B.170

C.30

D.140


参考答案:C

第4题:

2019年6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与安全度,从国内购入2台安全生产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万元,进项税52万元,企业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残值率8%(经税务机构认可),税法规定该设备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安全设备折旧费应调整的金额是( )万元。

A.18.40
B.33.25
C.36.80
D.43.01

答案:A
解析:
会计上的折旧=400×(1-8%)÷5÷12×6=36.80(万元);
所得税允许的折旧=400×(1-8%)÷10÷12×6=18.40(万元);所以,安全设备折旧费影响所得额调增18.40万元(36.80-18.40)。

第5题:

某公司2011年2月20日购入一台价款为100000元的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则本年的累计折旧额为( )元。


正确答案:
月折旧额=100000?0.8%=800(元), 本年折旧=800?10=8000(元)。

第6题:

2008年4月20日某企业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计入费用在税前作了扣除。企业当年会计利润为170万元。企业此项业务应当调整的纳税所得额是()万。

A.45.6

B.58.2

C.76.3

D.84.3


参考答案:D

第7题:

A公司于2000年初开始对某设备提取折旧,该设备原价为100万元,无残值,会计与税务的折旧期为5年,都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对固定资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收回价值孰低法。2001年末预计可收回价值为51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假设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则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5

B.17

C.19

D.20


正确答案:B
2000年和2001年各计提折旧=(100-0)/5=20( 万元 )  
2001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100-40=60( 万元 ) ,因可收回金额为51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净额为51万元。  
2002年折旧额 =(100-40-9-0)/3=17( 万元 ) 。  

第8题:

2007年6月10日,某上市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支付价款和相关税费总计1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因出现减值迹象,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预计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5万元,处置费用为13万元;如果继续使用,预计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为35万元。假定原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不变。 2009年该生产设备应计提的折旧为( )。

A.4万元

B.4.25万元

C.4.375万元

D.9.2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的掌握。①2008年末的折余价值=100(100-8)÷10×1.5=86.2(万元);②相比2008年末的可收回价值42万元,2008年末应提减值准备44.2万元;③2009年的折旧额=(42-8)÷(10-1.5)=4(万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第9题:

2019年6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与安全度,从国内购入2台安全生产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600万元,进项税额78万元,企业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残值率8%(经税务机构认可),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该安全生产设备折旧费应调整的金额是( )万元。

A.27.60
B.33.25
C.55.20
D.43.01

答案:A
解析:
会计上计提的折旧=600×(1-8%)÷5÷12×6=55.2(万元)
  所得税允许扣除的折旧=600×(1-8%)÷10÷12×6=27.6(万元)
  所以,安全生产设备折旧费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额为27.6万元(55.2-27.6)。

第10题:

(2010年)6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与安全度,从国内购入2台安全生产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企业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残值率8%(经税务机关认可),税法规定该设备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企业当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安全设备折旧费应调整金额( )。

A.18.40万元
B.33.25万元
C.36.80万元
D.43.01万元

答案:A
解析:
会计折旧=400×(1-8%)÷5÷12×6=36.8(万元);
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400×(1-8%)÷10÷12×6=18.4(万元);
安全设备折旧费影响所得额调增=36.8-18.4=18.4(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