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

问答题儒家仁政思想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题目
问答题
儒家仁政思想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儒家仁政思想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民。即取信于民,这是治国的头等大事,信民才能治民。孔子提出三点要求:足食、足兵、足信,他认为必不得已时,兵与食皆可去,唯民信不可去。
2)富民。孔子认为只有让人民富裕起来,才能巩固统治。
3)爱民。即统治者要节用爱民。孔子要求统治者要节俭,并推崇大禹的“菲饮”。
4)教民。统治者对民要进行教化,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若对子民不进行教育,在他们犯错时就施以暴刑则是虐待,不对人民进行劝戒则是暴政。
5)制恒产。孟子主张要给民“制恒产”,即给予人民稳定的生产资料,以使民有“恒心”,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否则,民就会违法乱纪,无所作为。统治者不能保障人民的稳定生活来源,若犯了罪再去惩罚他们,就是在陷害人民。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秦汉之后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B
解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秦汉之后的统治思想,而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主张以思想的统一来保证国家政治的统一。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宣扬封建专制君主是“天”在人间的代表,为君权独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针对土地兼并现象,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以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使土地和劳动力比较稳定地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提倡孝道,认为君臣伦理是上天的安排,不可违背,以此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第2题:

儒家政治学思想是()

  • A、仁政
  • B、王道
  • C、礼制
  • D、大同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西汉初期,重新受到重视的儒家法律思想主要有:()

A.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B.兴礼仪,礼法结合

C.废除肉刑,实行仁政

D.刑不至君子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内容包含哪些?


正确答案:“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全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第5题: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人物是()。

  • A、庄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第6题:

孟子对儒家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发展,其主要理论有()。

  • A、“仁政”理论
  • B、民本主义
  • C、修养观
  • D、性善论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 A、“民本”、“仁政”以及“大同”思想
  • B、无为而治
  • C、重视入世的思想
  • D、重视孝道的思想

正确答案:B

第8题:

试述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仁政与仁政说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抨击暴政,反对人殉。 
孟子、苟子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更为完整的王道仁政说。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孑L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特权,在法律上孔子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 
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 
苟子对儒家的礼作了新的解释,赋予它以封建等级制的内容。他认为,礼是“强国之本”,人们都须严格按照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分享权利和物质利益,“使有贵贱之等”,“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3)“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德主刑辅论 
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反对“不教而诛”。但他们并不否定刑罚,认为“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于是乎用刑矣”。实际上,他们主张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两手统治方法。后人把它总结为德主刑辅。 
(4)论法与刑 
孔予要求“君子怀刑”,统治者应关心法度。他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只有遵循礼的原则,使用刑罚才能适当。 
孟子要求统治者“省刑罚”,主张“罪人不孥”,主张仁义道德和法度相配合,“德善不足以为政,德法不能以自行”; 
苟子是先秦儒家中最重视法律的人,认为“治之经,礼与刑”,要求统治者做到“进退有律”。在他看来,法律能“禁暴恶,且惩其未也”,即有禁止罪恶和防范于未然的作用。但赏必当功,罚必当罪。他主张慎刑慎杀,“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 
(5)“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孔子反对追求财利,但并非不关心人民生计,主张“富民”、“足食”,“所重,民食、丧、祭”。 
孟子和苟子都主张从民之欲,为民制产,主张减轻赋税徭役。 
(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的好坏,所以,“惟仁者宜在高位”。苟子更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手“人”。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


第9题:

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C、黄老的无为思想
  • D、法家的集权思想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 B、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儒生
  •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并适应了时代需要
  • D、继承了先秦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