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试分析间套作栽培的增产效益原理及其技术要点。

题目
问答题
试分析间套作栽培的增产效益原理及其技术要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1)();(2)();(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正确答案: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地力

第2题:

简述合理间(混)和套作增产的机理(资源的互补)和间、套、混作的竞争表现?间(混)与套作的区别?


正确答案: 机理:
(1)单一群体难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
(2)复种群体中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3)应用生态位理论发挥群体增产的效益
资源互补:
(1)单一作物群体的叶面积变化成抛物线变化。
(2)单一作物群体地上、下部生长一致(即地上、地下分布的层次一样,对水、肥等地下资源和光等地上资源需求一致)在最繁茂时期,对生活因子的竞争加剧(如光、肥、水),导致生境共享植物的生活因子降低,使生长发育不良;而在间套作的人工复合群体中,交替出现生长高峰期,缓解了对生活因子的竞争。
(3)在间套作的人工复合群体中,可通过人为选择搭配,把不同形态、高度、不同生育期、不同营养特性和有利的生化互作反应(植物相生----化感作用)的作物组合在一起,利用相互间的互补作用,缓解种内、种间的竞争。
(4)在套作时还利用了后作的提早播种的时间效应,有利于趋利避害、提高后作产量(两方面)和为后作提供早茬口。
竞争表现:
(1)空间上的互补和竞争。
(2)时间上的互补和竞争。
(3)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和竞争。
(4)生物间的互补和竞争。
间(混)与套作的区别:
①共处期长短不同:间作共处期长,大于整个生育期的1/2,甚至整个生育期。
②基本效益不同:间、混作主要是利用空间差,地上和(或)地下(禾谷类//豆类),空间集约型。套作除利用空间差外,主要是利用提早播种的时间差,使主作增产或主作平产但附带收获了副作,复种指数提高使全年增产;小部分时间空间集约型,大多数时间是时间集约型。
③计算复种指数不同:间、混作不计入复种面积,套作计入复种面积。
④相同的是:一年内收获了几种作物(间作是同一季节的作物,而套作是不同季节的作物)。

第3题:

间套作时必须正确制定有关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边行优势,减轻边行劣势,获得增产效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间、混、套作的技术要点有什么?


正确答案: 间混套作增产的关键是作物之间的互补,因此间混套作技术的选择以强化互补,弱化竞争为基本要求。
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2.科学设计田间配置
3.合理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第5题:

种植密度的安排是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间套作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农作物产量和()来确定


正确答案:边际效应

第6题:

简述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是由于不同作物共生,构成了多作群落,使群落体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带来了水分、光照、温度、空气成分等的变化,作物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群体的产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不同的作物品种的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条件和土壤中的养分等。
(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2)增加边行优势。(高矮作物间、混作,改善二氧化碳的供应浓度;又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同时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
(3)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4)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5)充分利用了生长季节的光温资源。

第7题:

棉菜间套作是无公害蔬菜的较好模式栽培。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试述间作、套作和混作的效益原理。


正确答案: 1、空间上的竞争与互补充分利用空间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1)间作、套作和混作能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叶面积。
2)使光能得以充分利用3)、改善通风和CO2的供应状况
2、地下部分的竞争与互补
3、时间上的竞争与互补
4、生物间的竞争与互补
1)、充分发挥边行优势
2)、减轻自然灾害、稳产保收
3)、发挥作物分泌物的互利作用。

第9题:

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有
(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地力;
(3)边行效应;
(4)作物间互利关系;
(5)增强抗灾能力

第10题:

间混套作的意义。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正确答案: 间混套作的意义:增产作用;增效作用;稳产保收作用;协调作物争地矛盾
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3.地下养分与水分吸收的互补与竞争
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