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题目
问答题
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谈一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确答案:目前,我国建立了从农业部到乡镇五级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体系,百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在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短缺。 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2.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推广的要求。 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数量多,二是文化层次上,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低学历的比重大,其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的状况严重。三是从分布上,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多,市县一级少,造成技术中层梗阻。四是转行人员多,真正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少。五是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人员占有较大比例,专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少。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缺乏市场占有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仅35%左右,其中能成规模的尚不足20%,比发达国家低40~50个百分点。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合理。 推广项目由各级政府决定(而不是由农民决定),从而为科技推广活动带来许多不确定性。5.与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比较有差距。 相比较于其他以政府性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国家,中国政府兴办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被定性为事业单位,体制僵硬,不利于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政策建议:主要有政府要进一步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支撑。1.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首先,应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农业科研投资拨款比例。其次,应改革农业科研资金筹资机制、积极开拓多种资金渠道,丰富农业科研资金投入来源。2.建设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3.改革和建立高校的成果转化和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建立通过面向生产、面向市场,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形成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成果转化新体系。4.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需要科技管理体制上的重大突破,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体制革命。5.鼓励市场发展,引导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一是积极培植科研中介机构,建立行业或专业为主线的科研中介机构,发展、培养技术经纪人。二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咨询服务,使农户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业科技和生产安排进行有效选择。三是适应大科技振兴大农业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保罗农、林、水利、水产、农机、经营管理和气象服务等各业服务体系在内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鼓励创办农业科技推广公司、企业。五是支持和发展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科技骨干广泛参与的各种专业科技协会和技术研究会,促进分散的农户向组织化发展,组建企业、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六是鼓励创办民营的农业研究所、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咨询和中介服务实体。

第2题:

农业推广体系


正确答案: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第3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农业推广方式是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或(),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思想和()原则。


正确答案:基本组织形式,途径,基本指导,策略

第5题:

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
(2)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共同开展农业开发、集团承包,分工承担重点推广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等科教兴农活动,对推广作出各自的贡献;
(3)专业推广机构按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自成体系;
(4)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推广手段,维护国家计划,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5)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结构的中枢和骨干;
(6)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

第6题:

叙述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农业推广组织建立阶段(1949~1957)
建国初期,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1952年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制订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设专业机构和配备干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以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的技术推广网络。根据这一精神,各省纷纷建立省、地、县农业技术指导站。由于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和互助运行的开展,调动了全国亿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迫切要求改进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
在新的形势下,农业部制订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草案),要求县以下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性质、任务、组织领导、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经费、设备等事项,都作了规定。全国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到1955年底,全国共建立农技术推广站4549个,配备干部33740人。
2.农业推广组织发展阶段(1958~1965)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全国农业生产以水、土治理、改造生产基本条件为主,修水库、造水渠、打机井、修梯田等。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除边远山区外,每个区都有了农技推广站,县农业局设立农技推广站、植物保护站、畜牧兽医站等,农业推广组织已初具规模。
但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的“反右倾”期间,党内出现了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左”的思想,瞎指挥、浮夸风、急于求成等,使农业生产及农业推广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不少农业推广人员遭到打击、迫害。到1961年,这种“左”的错误很快受到抵制和纠正,广大农业推广人员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国家度过三年生活困难做出了贡献。
3.农业推广组织曲折阶段(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农业推广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使广大农业推广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时在“以粮为纲”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农业生产总的投入有了增加,如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首先在湖南搞起了县、社、村、队“四级农科网”,后来这种农业推广组织形式很快遍及全国。
4.农业推广组织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决定。在这一正确战略思想指引下,包括农业推广工作在内的科技工作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和发展。
2000年底统计我国有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5.1万个,农技推广人员38.4万余人。
国家设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省级为省农技推广中心或分设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总站。
地(市)级设农技推广中心或分立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站。
县级主要设农技推广中心。
乡镇一级设农技站。
全国约有20%的村设有农技服务组织。
主要特征:
(1)为政府直接领导
(2)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机构既受同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优点:具备一定的推广条件,能较好的执行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计划。
缺点:记之不灵活,最突出的问题是科研、教育、推广三者之间衔接不紧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7题:

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型农业推广组织。

  • A、项目
  • B、行政
  • C、教育
  • D、企业

正确答案:B

第8题: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谈谈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正确答案: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形势
(二)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客体短缺
(三)农民收入较低,保费支付能力不足
(四)农业低预期收入使农民对农业保险没有兴趣
(五)农户风险意识淡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严重
(六)专业人才匮乏,中介机构不足
(七)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中国农业保险改革:加强与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政府要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

第9题: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我国农业推广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

  • A、省农技推广站
  • B、县农技推广中心
  • C、乡镇农技站
  • D、村级农技服务组织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第二大特点是()与()、()归入政府的不同部门管理。


正确答案:农业推广,农业教育,农业科研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