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黄刺蛾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叶背面,夜间活动,产卵于叶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幼虫体细长,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似以尺量物。这是( )幼虫。
A.叶甲
B.刺蛾
C.尺蛾
D.斑蛾
第3题:
(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______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项 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 :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
⑴实验假设是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⑵实验应选工业污染区与非工业污染区进行对比,收集黑色蛾和浅色蛾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
⑶根据表格所给数据,会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示说明;
⑷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较多,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较多;
⑸①工业污染区树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②选多对黑色蛾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显性性状;如不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浅色蛾雌雄个体交配。
答案:(11分)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 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第4题:
雄蛾有白天飞舞习性的是()的成虫。
第5题:
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作用
D定向变异作用
第6题:
利用历期法推算害虫的孵化高峰是由发蛾高峰期加上产卵前期再加上( )。
A.产卵期
B.1龄幼虫期
C.蛹期
D.卵期
第7题:
( )的幼虫模拟枯枝。
A.天蛾
B.刺蛾
C.尺蛾
D.斑蛾
第8题:
黄刺蛾在叶的()产卵,为单粒散产。
A.正面
B.背面
C.叶脉
D.叶肉
第9题:
利用历期法推算害虫的孵化高峰是由发蛾高峰期加上产卵前期再加上()。
第10题:
黄刺蛾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叶背面,夜间活动,产卵于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