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土壤剖面(soilprofile)——土壤的主要形态特征

题目
问答题
土壤剖面(soilprofile)——土壤的主要形态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要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体系是()。

  • A、土壤-植物
  • B、土壤-微生物
  • C、土壤-水
  • D、土壤-空气

正确答案:B

第2题:

解释土壤剖面各层特征


正确答案: 土壤剖面主要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土层,从地表向下为:
①有机质层,通常用O表示。为有机质残留物,表层为未分解的生物残留物,中间为半分解、有机物原状仍可辨认的有机物层,下部为已全分解无定型的有机质。
②淋溶层,通常用A表示。土壤物质以悬浮和溶解状态向下淋失,受有机质层染色,而呈暗色,常有浅色富余石英粒的强烈淋溶层。
③淀积层,通常用B表示。是沉淀和集聚的层次,淀积为粘粒、铁铝氧化物、腐植质、碳酸钙等物质。此层淀积了A层淋溶下来的物质,质地较粘重,土体紧实,颜色一般为棕色或红棕色。
④风化层,通常用C表示。尚未受成土作用,为岩石风化碎屑或未成土的成积物,但大多为松散物质。
⑤基岩层,通常用R表示。它为未受风化的基岩物质,有些土壤与下伏基岩有继承关系。

第3题:

土壤类型确定的依据有()。

A.一个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

B.土地利用特点

C.土壤剖面特征

D.现场验证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土壤形态指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剖面构造、()、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正确答案:土壤颜色

第5题:

论述土壤剖面的分异过程,典型土壤剖面的基本构型。


正确答案: 土壤剖面的分异过程: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土体中物质(能量)的迁移、转化与积累过程的持续,使土体逐渐地发生了分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生土层和土体构型。
首先,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会形成与之适应的一个模式土层(该过程的典型土层),这是使土体发生分异的基本原因。其次,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发生于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为,但每个具体成土过程都与整个土体的物质(能量)运动相联系。由某个具体成土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都与其上下的土体有着特定的发生学层次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函数关系。所以,成土过程中的物质(能量)的聚集、淋溶物的淀积,也是土体发生分异的重要原因。其三,就某一具体土壤而言,它可以是在一种具体成土过程的作用下形成的,也可以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体成土过程的复合作用下形成的,这样就使得土壤剖面分异过程异常复杂化。
典型土壤剖面基本构型:
①有机质层。一般都出现在土体的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发生学层次。依据有机质的聚集状态,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层细分为腐殖质层、泥炭层和凋落物层。
②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在正常情况下,淋溶层区别于腐殖质层的主要标志是由几只含量较低,色泽较淡。
③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层次。该层次常和淋溶层相伴存在,即上部为淋溶层,下部为淀积层。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它们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对土壤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它们之间的界线也是逐渐过渡常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它们虽不属于土壤发生曾,但也是土壤发生发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应作为土壤剖面的重要成分列出。
⑤过渡层。兼有两种主要的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代号用两个大写字母联合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占优势的主要土层。

第6题:

耕作土壤的剖面与自然土壤不同,最明显的差异是耕作土壤的剖面上层分化为耕作层和()。


正确答案:犁底层

第7题:

简述土壤的剖面形态。


正确答案: 覆盖层(A0):此层由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所构成。
淋溶层(A):此层发生水溶性物质向下淋溶作用。此层中生物活动最为强烈,进行强烈的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积累作用,形成一个颜色较暗,一般具有粒状或团粒状结构的层次。
淀积层(B):因该层常淀积着自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所以称为淀积层。
母质层(C):它是岩石风化物的残积物或运积物,未受成土作用的影响。耕作土的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第8题: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覆盖层
(2)淋溶层
(3)淀积层
(4)母质层

第9题:

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土壤颜色: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白色: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红色: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棕色: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紫色:游离氧化锰含量高;绿色或蓝色: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松紧度(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土壤疏松或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
干湿度:土壤中水分含量;分为干、润、潮、湿;
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成物;
侵入体:有外界进入土壤中的特殊物质。

第10题:

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


正确答案: ①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A0或O表示。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②腐殖质-淋溶层(A层):成土作用最活跃;明显的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产生淋溶过程,易溶性物质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下段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
③淀积层(B层):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出现新生体。
④母质层(C层)。由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成土作用甚微。
⑤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D或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