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简述双穴吸虫病的病原。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双穴吸虫病的病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湖北双穴吸虫及倪氏双穴吸虫的囊蚴和尾蚴,因为只有尾蚴,囊蚴以鱼为中间寄主,对鱼发生危害
1)后囊蚴:扁平卵圆形,前端有一口吸盘,两侧分别有个侧器,体中部有一个腹吸盘,在其后有粘附器。虫体还分布许多颗粒状和发亮的石灰质体
2)尾蚴尾分叉,呈“丁”字型,体中部有一个腹吸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虫卵在鳃血管聚集阻塞血管,毛蚴钻出使血管壁破裂引起大出血,从而使宿主贫血甚至死亡的是()

A、湖北双穴吸虫

B、倪氏双穴吸虫

C、血居吸虫

D、侧殖吸虫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述扁弯口吸虫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扁弯口吸虫(Clinostomum)的后囊蚴,鱼为第二中间寄主,此虫也可寄生于人咽部,造成相当痛苦,具口吸盘,腹吸盘(略大),一对精巢(稍为分叶),卵巢在多精巢之间,具有咽肠分支。

第3题:

鱼体的白内障病是由( )引起的。

A.血居吸虫

B.侧殖吸虫

C.复口(双穴)吸虫

D.茎双穴吸虫


正确答案:C
解析:体的白内障病是由复口(双穴)吸虫引起的。

第4题:

简述双穴吸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1)流行地区:主要是在华东一些省份
2)主要危害鲢鱼鳙鱼的鱼种
3)流行季节:5~8月,8月以后出现白内障症状

第5题:

简述血居吸虫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血居吸虫(Sanguinicola),属血居吸虫科(Sanguinicolidae)
常见的有6种,分别寄生于鳙,鲢,鲫,鲤,青,草等鳃弓血管,动脉球,肝脏
代表种:
龙江血居吸虫:成虫:
1)体扁平,无口,腹吸盘,体两侧有许多棘
2)消化系统不发达,口――食道――X型肠道
3)精巢8~15对,对称排列,卵巢成蝴蝶型,左右对称

第6题:

简述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有翼翼形吸虫属双穴科,寄生于犬、猫、狐、狼、貂的小肠中,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报道。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为扁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青蛙、蟾蜍及其蝌蚪。尾蚴于水中侵入蝌蚪或蛙类的肌肉内变为中尾蚴,是介于尾蚴和囊蚴之间的幼虫型。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蛙类而遭感染。大鼠、小鼠、蛇和鸟类可作为该虫的转续宿主,它们可因吞食青蛙和蟾蜍而感染中尾蚴。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转续宿主而遭感染,10d内即变为成虫。
可采用一般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

第7题:

引起淡水鱼白内瘴病的是()。

  • A、血居吸虫
  • B、双穴吸虫
  • C、嗜子宫线虫
  • D、淀粉卵涡鞭虫

正确答案:B

第8题:

鱼体的白内障病是由( )引起的。

A、血居吸虫

B、侧殖吸虫

C、复口(双穴)吸虫

D、茎双穴吸虫


答案:C

第9题:

简述茎双穴吸虫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虫体进入皮肤,虫体周围组织增生,黑色素包围虫体,出现一点点黑色小结带,而称为黑点病,鱼体严重消瘦而死。

第10题:

双穴吸虫病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双穴吸虫。急性感染时头部充血,湖北尾蚴引起脑部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倪氏尾蚴及山西尾蚴引起脑室中央部位充血及鱼体弯曲,慢性:水晶体变白脱落及瞎眼。多危害淡水鱼,5-8月。防治:轮养,驱赶鸥鸟,饲养吃螺的鱼类,减少和消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