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冰封越冬池缺氧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题目
问答题
冰封越冬池缺氧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越冬池增氧


正确答案: 机械增氧、注水增氧、原池循环水增氧、生物增氧。

第2题:

温度对浓缩池有什么影响?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影响?


正确答案:在夏季高温季节,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好氧菌作用使池内溶解氧等于零,浓缩池底部污泥呈厌氧状态,使兼性菌、厌氧菌活力增强,发生反消化,甚至酸性发酵现象产生,使CO2、N2等气体携带大量污泥上浮,使浓缩池不能正常运转。措施是加强浓缩池的管理,严格控制A流污泥量,使其低负荷运行减少固体能量,也可加大排泥量,减少污泥层厚度和污泥固体在污泥区的停留时间,也可加大人流污泥量减少污泥停留时间。

第3题:

当污水碱度不足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生物硝化效率?( )

A.延长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B.延长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C.采用多段缺氧/好氧工艺
D.向好氧池补充碱度

答案:A,C,D
解析:
A、C项参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17条第4款的说明,反硝化时,还原1g硝态氮成氮气,理论上可回收3.57g碱度。当进水碱度较小,硝化消耗碱度后,好氧池剩余碱度小于70mg/L,可增加缺氧池容积,以增加回收碱度量。在要求硝化的氨氮量较多时,可布置成多段缺氧/好氧形式。在该形式下,第一个好氧池仅氧化部分氨氮,消耗部分碱度,经第二个缺氧池回收碱度后再进入第二个好氧池消耗部分碱度,这样可减少对进水碱度的需要量。D项属于人工强化补充碱度的措施,也是实际常用的措施之一。B项则明显错误。本题需要额外注意该说明中的知识点:去除1g五日生化需氧量可以产生0.3g碱度。出水剩余总碱度计算式:剩余总碱度=进水总碱度+0.3×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量+3×反硝化脱氮量-7.14×硝化氮量。

第4题:

越冬水体缺氧应采取的措施为()

  • A、生物增氧
  • B、循环水补氧
  • C、出鱼
  • D、抽水

正确答案:B

第5题:

冰封越冬池缺氧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越冬池塘封冰后,保持不缺氧是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的关键,要坚持7~10天钻冰眼测量一次水中的溶解氧,没有条件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养殖户,也要定期钻开冰面,观察鱼类是否集中到冰眼口,出现缺氧的状态。
越冬池塘增氧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水泵原池循环,在越冬池塘中间相距15米左右的地方钻出两个冰洞,放入水泵,将池水抽出后在空中曝气后从另一个冰洞中倒进去,使越冬池塘的水循环起来。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循环时冰洞一定要开得大一些,循环的水要全部落进冰洞中,不要漫上冰面,水漫上冰面后会形成乌冰,阳光照不到冰下,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第6题:

冰封越冬池鱼种入池前为什么要消毒?


正确答案:冰封期由于冰层封住池塘的表面,越冬池塘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如果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能够保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就会逐渐降低,当降到越冬鱼的溶解氧阈值之下,鱼就会因缺氧死亡。为了在单位水体中尽可能多的越冬鱼种,就要使越冬池塘中的其他消耗溶解氧的生物和有机物尽可能的减少。用生石灰消毒,能够杀死原来池塘中的小杂鱼和其他微小的动物,避免它们在越冬期间与鱼种争夺溶解氧。

第7题:

我国北方越冬池冰封前后由于寒潮风力引起迅速极度降温后又升温现象,当寒潮袭击,持续吹刮-7~-8℃大风时,水温可能急速极度();当风力变小,表面全部被冰封住后,底层水水温又会逐渐(),底层可到2~3℃。


正确答案:降低;回升

第8题:

越冬期间鱼类死亡是由于越冬水体缺氧而导致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对我国北方室外海水越冬池,如何才能在冰下底层保持比较高的水温?为什么?


正确答案:室外海水越冬池底层保温的关键是添加低盐度的海水或淡水。因为北方地区海水池塘的室外越冬比淡水池塘情况复杂,最大密度的温度随盐度升高而快速下降,由高于冰点变为低于冰点。盐度为35的海水冰点为-1.9℃,最大密度温度为-3.5℃。在秋末冬初降温过程中,如果池水盐度均匀,上下水温将同时下降(全同温),密度流可以一直持续到上下-1.9℃,然后表层再结冰,不需要依靠风力的吹刮。这对安全越冬是很不利的。为了在底层保持较高的水温,应该使上下盐度有差异——依靠底层水较高的盐度(盐度高密度也高,原来高温的水因盐度高密度较高而沉积在底层)来维持较高的水温(用增加盐度的增密补偿升高温度的降密)。

第10题: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