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培育1龄鱼种过程中,改善池塘水环境条件的措施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培育1龄鱼种过程中,改善池塘水环境条件的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鱼种培育


正确答案: 将夏花鱼种经几个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的饲养,培育成10—20cm的幼鱼的过程。

第2题:

活鱼麻醉不运输适用于()。

  • A、亲鱼
  • B、一龄鱼种
  • C、二龄鱼种
  • D、食用鱼

正确答案:D

第3题:

有关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除过多淤泥,漂白粉消毒池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B.病死鱼应置于池塘底部,不能捞出或上市

C.鱼种下塘前应注射单胞菌疫苗

D.鱼种尽量就地培育,尽量减少搬运

E.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不投喂变质饲料


正确答案:B

第4题:

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投饵,施肥,分期拉往,日常管理

第5题:

池塘成鱼养殖鱼种放养的适宜季节和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放养时间:秋季放养和春季放养
南方秋季放养:冬季气温较高,鱼种不用并塘越冬
北方春季放养:需并塘越冬,水温回升至5℃时放养
2.放养要求:都要在晴天气温度较高时进行放养时应体表消毒。药物和方法同鱼种

第6题:

经越冬后的春片为()鱼种。

  • A、老口
  • B、2龄
  • C、1龄
  • D、仔口

正确答案:C

第7题:

以鲤鱼为例,试述以颗粒饲料为主、专池培养大规格1龄鱼种的饲养方式中,其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投以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5%~39%,并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无机盐、维生素合剂等,加工成颗粒饵料。除夏花下塘前施一些有机肥料作基肥外,一般不再施肥,不投粉状、糊状饲料。
(2)训练鲤鱼上浮集中吃食:此为颗粒饲料饲养鲤鱼的技术关键,其方法是:在池边上风向阳处,向池内搭一跳板,作为固定的投饵点,夏花鲤鱼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每次投喂前人在跳板上先敲铁桶,然后每隔10min撒一小把饵料。无论吃食与否,如此坚持数天,每天投喂4次,一般在7天内能使鲤鱼集中上浮吃食。为了节约颗粒饲料,驯化时也可以用米糠、次面粉等飘浮饵料投饵。通过驯化,使鲤鱼形成上浮争食的条件反射。
(3)增加每天投饵次数,延长每次投饵时间:夏花放养后,每天投喂2~4次,7月中旬后每天增加到4~5次,投饵时间集中在上午9:00至下午4:00。每次投饵时间必须达20~30min,因此投饵都采用小把撒开,投饵频率缓慢。一般投到绝大部分鲤鱼吃饱游走为止。9月下旬后投喂次数可减少,10月份每天投1~2次。
(4)根据鱼类生长,配备适口的颗粒饲料:目前生产的硬颗粒饲料直径都比较大,为此需要将硬颗粒饲料用破碎机破碎,用手筛筛出粒径为0.5mm、0.8mm和1.5mm的颗粒,而直径为2.5mm和3.0mm的硬颗粒,可直接用硬颗粒饲料机生产。在驯化阶段用直径0.5mm粒料,1周后用0.8mm粒料,7月份用1.5mm粒料,8月份用2.5mm粒料,9月份用3mm粒料。
(5)根据水温和鱼体重量,及时调整投饵量每隔10天检查1次生长。可在喂食时,用网捞出数十尾鱼种,计数称重,求出平均尾重,然后计算出全池鱼种总重量。参照日投饵率算出该池当天的投饵数量。
此外,投饵时遵循“四定”投饵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第8题:

以下不属于大规格鱼种的局限性()

A.培育大规格鱼种需要的池塘面积大

B.从外地购买鱼种时,费用高,运输过程中鱼体易受伤,易带入病菌

C.大规格鱼种的成本高。

D.培育大规格鱼种产量高,而投放量低


正确答案:D

第9题:

培育1龄鱼种过程中,改善池塘水环境条件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般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调节。
(1)合理投饲施肥:这是控制水质最有效的方法。做到三看:一看天,应掌握晴天多投,阴天少投,天气恶变及阵雨时不投;二看水,清爽多投,肥浓少投,恶变不投;三看鱼,鱼活动正常,食欲旺盛,不浮头应多投,反之则应少投。千万不能有余食和一次大量施肥。
(2)定期注水:夏花放养后,由于大量投饲施肥,水质将逐渐转浓。要经常加水,一般每半个月1次,每次加水15cm左右(深),以更新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也有利于满足鱼体增长对水体空间扩大的要求,使鱼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平时还要根据水质具体变化、鱼的浮头情况,适当注水。一般来说,水质浓,鱼浮头,酌情注水是有利无害的,可以保持水质优良,增进鱼的食欲,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减少鱼病的发生。

第10题:

池塘增加氧气供应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扩大池塘面积,利用风力引起的风浪和对池水的混合作用,加强空气O2的溶入,提高池塘D.O。并改善池底的溶氧状况。
②保持池塘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③及时加注新水,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D.O低或水质老化时及时换水改善。
④施用无机肥,特别是磷肥,改善氮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加速物质循环。
⑤配养滤食性鱼类,加速物质循环。
⑥合理使用增氧机:这是人工增氧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