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名词解释题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观点包括:()

  • A、经济观点
  • B、协调观点
  • C、安全观点
  • D、全局观点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从农业生态系总体观点出发,采用综合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此观点属于()。

  • A、植物病害
  • B、植物检疫
  • C、综合防治
  • D、合理灌水

正确答案:C

第3题: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 )、( )、( )、( )和( )等。


参考答案: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利用

第4题:

谈一谈,你对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认识。


正确答案: (1)综合防治是根据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要素,即寄主植物、病原因素、环境条件在具体的某种病害或某几种病害中的特点;以生态的观点和经济的观点,正确地选择、使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害,将损失降到经济允许的水平,并把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2)分析三要素在具体病害中的特点、找出引起病害的关键因素和防治的主要措施。
(3)以生态的观点:要考虑防治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对天敌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4)经济的观点,采取防治措施所挽回的损失应高于其防治费用,当然也应考虑社会效益。
(5)安全:主要指对人畜的安全,涉及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比如,喷药对蚕桑的影响。
(6)总之,综合防治应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同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措施,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5题:

防治植物病害要讲究哪些策略?


正确答案: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由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侵染性病害)或寄主植物-环境条件(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治方法也要针对3个(侵染性病害)或2个(非侵染性病害)方面来选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涉及到寄主植物-病原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涉及植物和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防治思路上要从病三角或病二角出发。对于侵染性病害要创造有利于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生物的环境,提高植物的抗性,尽量减少病原生物的数量,最终减少病害的发生。对于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就是要营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保持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而减少植物的损失。一定要改变对侵染性病害的防治主要针对病原物选择防治方法的观念。
第二,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要针对病害发生的3个或2个因素采取多种方法配合使用,扭转“植物保护就是喷洒农药”的错误概念。
第三,植物病害的发生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只有表现明显症状时才容易被发现,而且往往到了显症之后就很难控制了。所以,病害的防治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病害发展的特点和弱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而且要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防治,即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特别要抓前期的防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前期不预防,病害高峰时各种农药一起喷,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没有收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又破坏了环境。
第四,新的植物病害防治观念是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即不是将病原苗消灭的干干净净,而是将其控制到一定数量以下,使之不能造成经济损失。
第五,采取适当的生物防治措施。良好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比较理想化的概念,任何农业生产过程都是一个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由于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病害发生。因此,还要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通过较直接地抑制病菌或调节微生态环境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利用拮抗性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
例如,三一专用生物肥就是通过引入微生物区系来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对防治各种由于重茬引起的病害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终达到防病增产的作用;也可以利用生物制剂在生长季节喷施(如三一专用植物助丰液),但要注意使用的生长时期、气候条件和具体使用的时间,以保障生物制剂本身的活力和效力发挥。

第6题: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确答案: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第7题:

简述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和预防性。
2、林业技术防治
(1)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2)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适地适树、造混交林
(3)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生态治理的思路:区划、培育和经营有机结合,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3、选育抗病品种
4、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迄今所利用的主要是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亦称拮抗微生物或生防菌。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杭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及交互保护作用等。
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有两类基本措施:
1、是大量引进外源拮抗菌;
2、是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拮抗活性。
5、物理防治
6、化学防治

第8题:

化学防治具有作用迅速、效果显著、简便等优点,因此防治植物病害应首先选择化学防治。()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简述认识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A.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B.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C.各因素在植病发生中的作用
D.防治植物病害应从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要素及相互关系入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10题:

简述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正确答案:1、消灭侵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作物;
4、提高寄主免疫力;
5、削弱病原菌的致病力;
6、治疗已发病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