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稻田养蟹有几种模式?应采取哪些管理技术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稻田养蟹有几种模式?应采取哪些管理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目前稻田养蟹模式主要有:放养蟹苗或幼蟹培育蟹种、养殖商品蟹、暂养育肥和稻鱼蟹模式。
管理措施:
(1)投饵施肥。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饵料有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及配合饲料。投饵应精青结合、荤素搭配,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比。投饵坚持“四定”。
(2)水质。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没有污染,透明度25~30cm以上,pH7~8,水温20~30℃,溶氧4mg/L以上,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水色以黄、褐、淡褐色或油绿色为好。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位,保持水位的相对稳定。处理好蟹、稻和水的关系,合理调控水位,掌握春浅、夏满、秋勤管水法。
(3)病害防治。坚持早晚巡查,加强管理,做好防病、防害、防逃工作。放养前,用生石灰对蟹沟进行清整消毒,蟹种用药物浸种。蟹对农药的毒害特别敏感,尽量不使用农药,可在水稻栽插前用药对秧苗普治一次。病敌害防治是稻田养蟹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病害防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纸张质量的几种变化现象及应采取的防护办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返黄、退色、老化三种变化现象;应采取防光措施,掌握适当时机通风晾库,对于有老化现象的纸张应及时进行翻倒垛抽查,提出轮换出库的报告,提前投入使用。

第2题:

稻田养蟹应增设哪些设施?


正确答案:稻田养蟹对稻田设施的要求比稻田养鱼高,主要包括:
(1)田块选择要求稻田靠近水源,水质清晰无污染,保水性能良好,面积以3~4亩为宜。
(2)开蟹沟,设蟹溜,加宽、加高田埂蟹溜是在养蟹稻田的田边或中央挖成方形或圆形的深洼,以供鱼类在夏季高温、浅灌、烤田(晒田)或施放农药时躲避栖居。蟹沟足纵横于稻田,连接蟹溜的小沟,其作用与蟹溜相同。
首先在稻田四周离田埂l.5~2米处开挖环沟,环沟宽0.6~0.8米、深0.5米,其挖出的泥土将周围田梗加宽垫高。一般田梗宽0.5米,高0.6米。并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十字形或井字的蟹沟,蟹沟规格同前。在田边开挖8~10平方米的蟹溜,蟹溜呈长方形,深1米,与蟹沟相通。通常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沟、溜宜在插秧前开挖好(为防止坍塌,目前不少地区已用水泥板作护坡),插秧后,清除沟、溜内的浮泥。有些单位在开挖环沟后,田中每隔2.5米挖条畦沟,沟宽0.5米、深0.5米,并与环沟相通。畦面种稻,沟内养蟹,而不设蟹溜,其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25%。
(3)防逃设备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用水泥板、砖墙、钙塑板、玻璃钢瓦、石棉板、油毛毡、网片、双层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防逃设施要求表面光滑、坚固耐用、防逃性能好。防逃墙高出田埂50厘米,四角建成椭圆形,板与板接头处要紧密,支撑物要牢固。建造方法同前面池塘养蟹和网围养蟹。

第3题: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有哪些使用特点?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特点:
(1)气温高,发动机冷却系散热温差小,散热能力差,发动机易过热;
(2)汽车行驶可靠性变坏;
(3)驾驶室及车厢闷热。
措施:
(1)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的冷却强度
(2)加强技术维护
(3)防止气阻。
(4)防止爆燃。
(5)防止轮胎爆破。
(6)注意车身维护。

第4题:

稻田养鱼类型及主要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类型:
①稻鱼兼做:种稻养鱼同时进行;
②稻鱼轮作:收稻蓄水放养至第二年;
③稻鱼连作:种稻放养、带水收稻、养鱼至第二年;
④休稻养鱼
主要技术:
①选择好养鱼稻田是基础;
②确定适宜的养殖品种及水稻品种是重点;
③稻田养鱼工程设施建设是高产高效的关键;
④科学合理的苗种放养;
⑤加强日常管理:施肥、用药、灌水、投饵、巡视等;
⑥适时捕捞销售;

第5题:

稻田养蟹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1)有利于水稻生长河蟹摄食稻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物、水草,并大量消灭稻叶蝉、螟虫等害虫,其排泄物可肥田。据测定,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倍左右。这就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水稻产量。
(2)稻田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稻田水浅、遮光,有利于河蟹隐蔽和蜕壳,浅水饵料生物多,有利于河蟹生长。
(3)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利,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据试验,投放蟹苗,饲养16~17个月,最高亩产成蟹可达100~150公斤。如放养蟹种,当年最高亩产可达150~200公斤。一般生产上稻田养蟹,稻谷亩产400~550公斤,成蟹亩产10~30公斤。
由此可见,稻田养蟹、稻蟹共生的生产结构,可将养殖业引进种植区,改变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具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城市郊区发展河蟹养殖,建设为城市服务的菜篮子工程的新诀窍,也是广大农村发展创汇农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第6题:

进行高电压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因为在高电压下工作,人体与带高电压设备部分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极有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因错接试验电路或错加更高的试验电压很可能使试验设备或被试设备发生损坏。因此安全问题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1)充分做的准备工作。
(2)高电压试验工作人员不应少于2人,并应明确其中有经验的1人为试验负责人,负安全责任。
(3)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对每个参加试验的人员明确分工,详细说明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4)因试验需要而断开设备与外部的连线时,拆开前应做好标记。
(5)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高电压试验引线应尽可能短;高电压回路对接地体应有的安全距离。
(6)试验装置的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交直流耐压、直流泄漏电流试验的电源应装设可靠的过流保护装置。
(7)高压试验一般应由较低一级的试验人员负责接线,之后由试验负责人检查。
(8)准备工作完成后,试验负责人指定专人合上电源开关。
(9)试验中,全体试验人员必须思想集中、试验负责人员应指挥若定、有条不紊、口令正确清楚。
(10)在升压过程中,要有人随时呼喊电压数值、要设专人监视被试品和试验设备、监视仪表指示。
(11)试验中如要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待调压器调回零位,断开电源,将被试品充分放电,并在高压试验变压器的高压引出端挂上专用接地线后,才可宣布“高压已断开”,才能允许工作人员进入遮栏工作。对直流试验设备及大电容量的被试品和被试品周围的不运行的大电容设备都要充分放电。
(12)试验结束后,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恢复被试设备试验前的接线,拆除遮栏并清理和检查现场,确保被场地恢复到试验前的状况。

第7题:

网围养蟹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网围(或箔围)养蟹是在湖泊养蟹和网围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湖泊大水体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与小水体集约化养殖方式相结合的一项养蟹新技术。这种养蟹方式,始于80年代末期。目前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已发展为网围、箔围、低坝高栏、湖汊围拦养蟹等多种形式,构成网围养蟹系列,都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养蟹方式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湖泊养蟹水面大、进出水口多、回捕率低的矛盾。
(2)解决了湖泊航行业、捕渔业与养殖业的矛盾。
(3)合理利用和保护了湖泊中丰富的自然资源,解决了以往湖泊养蟹中集体放养、个人得益的矛盾,使湖泊网围养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4)网围养蟹上马快,成本低,技术容易掌握,养殖方式灵活。
(5)河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
生产实践证明,该项养蟹技术具很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1991年江苏洪泽湖进行大面积网围养蟹试验,网围面积共762亩,平均亩产河蟹38.75公斤,回捕率达54.8%,平均出塘规格为136.3克,投入产出比为1:1.6。1992年江苏隔湖进行小面积网围养蟹试验,网围面积5.25亩,每亩放养16公斤蟹种(规格为80只/公斤),亩产高达101公斤,回捕率达49.1%,上市规格150克以上占90%,其中200克以上占50%。

第8题:

采取减少工质损失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选择合理的热力系统及汽水回收方式;
2、改进工艺过程;
3、提高安装检修质量。

第9题:

稻田养蟹有几种模式?应采取哪些管理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目前稻田养蟹模式主要有:放养蟹苗或幼蟹培育蟹种、养殖商品蟹、暂养育肥和稻鱼蟹模式。
管理措施:
(1)投饵施肥。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饵料有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及配合饲料。投饵应精青结合、荤素搭配,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比。投饵坚持“四定”。
(2)水质。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没有污染,透明度25~30cm以上,pH7~8,水温20~30℃,溶氧4mg/L以上,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水色以黄、褐、淡褐色或油绿色为好。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位,保持水位的相对稳定。处理好蟹、稻和水的关系,合理调控水位,掌握春浅、夏满、秋勤管水法。
(3)病害防治。坚持早晚巡查,加强管理,做好防病、防害、防逃工作。放养前,用生石灰对蟹沟进行清整消毒,蟹种用药物浸种。蟹对农药的毒害特别敏感,尽量不使用农药,可在水稻栽插前用药对秧苗普治一次。病敌害防治是稻田养蟹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病害防治。

第10题:

如何进行稻田养蟹?


正确答案:除了做好稻田养蟹的基本设施工程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如为盐碱地田块,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使稻田中的田水漂白粉呈20ppm的浓度。
(2)栽好水稻养蟹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率强的高产单季稻品种。最好采用免耕直播法,以减少田内浮泥数量。如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大规格蟹种直播法播种的水稻在三叶期后,移栽法定植的水稻在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体重为20~30克的大规格蟹种,亩放300~500只。
(4)水稻栽培管理
①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最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②水浆管理养蟹稻田,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如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烤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③病害防治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如确需施用,必须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和规律,对症下药;用药方法要采用喷施,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前,应降低水位,使蟹进入蟹沟和蟹溜内,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分批隔日喷施,以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危害。
(5)饲养管理
①稻田养蟹的投喂方法可参照池塘养蟹,但在9~10月份,填投喂的动物性饵料(小杂鱼、蚕蛹、螺蚬、河蚌肉等)要比池塘养蟹多。并在稻田中放养小浮萍,适当投放一些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
②稻田在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
③日常管理采用"六查、六勤",同池塘养蟹。
(6)捕捞稻田养蟹应在水稻收割前捕出,在长江流域,通常在10月初捕出。可采取放水时用蟹笼捕捉,也可住夜间放干沟内田水,用灯光在沟、溜中诱捕。捕捉后立即注水,如此反复捕捉2~3个夜晚,即可捕净。捕出的河蟹,应在暂养池暂养1~2个月,然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