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试述烟叶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烟叶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降雨与烟叶等级质量有密切关系.降雨过多.特别是后期降雨、使烟叶不易烘烤.易出现()烟叶

A副组和片薄

B青黄

C副组和片厚

D烤红


A

第2题:

烟叶的烘烤特性是烟叶在农艺过程中获得的,在烘烤中的变黄、脱水等特性。

A

B



第3题:

在烟叶储存期间,影响烟叶质量变化的外在因素有:( )。

A.环境温湿度

B.异味

C.虫害

D.烟叶化学成分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简述几种难于烘烤的烟叶以及其烘烤注意关键点


正确答案: (1)水分大烟叶、下部叶:高温快烤,慎用高温快速排湿方法或开窗烘烤。
(2)水分小(包括上部叶)烟叶:充分变黄。
(3)水分过大的烟叶:先除水再变黄。
(4)后发烟:高温变黄,低温定色。
(5)秋后烟:稳步变黄,适当增加湿度。
(6)高温逼熟烟叶:高温变黄,减少和避免杂色,要充分重视几个关键温度点。
干旱烟叶(旱天烟):趁露采收,增加烟叶水分和烤房湿度;稀编烟、稠装烟,创造有利保湿和均匀排湿的条件; 烘烤技术策略是低温变黄,高温转火;先拿色,后拿水;大胆变黄,保湿变黄,补湿变黄。 变黄阶段湿球温度宜稍高 ,烟叶变黄程度要稍高 ,整个烘烤过程湿球温度宜稍高。
干旱烟叶(旱黄烟):采“露水烟”,稀编竿、装满炕(10成炕);高温保湿变黄。变黄阶段起点温度宜稍高 ,湿球温度宜稍高;高温转火,加速定色;定色阶段升温速度要慢中求快,先慢后快 ,湿球温度宜稍低
多雨寡日照烟叶:基本策略是先拿水、后拿色、防止硬变黄。变黄阶段干球温度宜高,湿球温度宜低,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宜低、失水干燥程度宜高、转火宜早不宜迟。定色阶段烧火要稳,升温要准,排湿要快,必要时要控温排湿;定色阶段湿球温度宜稍低
返青烟:稀编烟,稀装烟,采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边变黄边定色”的烘烤策略,定色过程烧火升温要稳,防止挂灰和蒸片。
后(晚)发烟:烟叶变黄温度以38℃左右为宜;转火时的变黄程度5~7成黄;定色阶段慢升温、渐排湿,既不要在某一温度上久拖,也不可跳跃式大跨度升温,使烟叶边变黄、边干燥。46~47℃以前,平均3~4h/1℃,之后平均3h/1℃,在54℃以后充分延长时间。特别要在41~42℃和46~48℃分别适当延长时间。湿球温度控制要比正常略低。变黄阶段干湿球温度差3-4℃,42-54℃期间湿球温度38-39℃。  
秋后烟:湿度低,变黄难,易烤青,也易挂灰,甚至未完全变黄就出现挂灰;严密保温保湿。采收时以叶龄为主适当早采,趁露采烟增加炕内水分。绑竿适中,适当增加装烟密度;保温 保湿变黄,甚至泼水增湿 ;充分变黄,慢速定色 ;谨慎天窗地洞操作,确保烤房内温湿度的稳定或波动 。 
高温逼熟烟叶:高温高湿变黄:39~40℃使底棚烟叶部分脱水,增加烤房湿度,干湿球温度差控制在2~3℃;可酌情人工加湿;在42℃条件下顿火使全炕烟叶变为黄带浮青,叶片变软。边变黄边定色:42℃后以2~3h升温1℃到47~49℃稳定,实现定色。

第5题:

烘烤含水量小的烟叶时,()。

A湿球温度宜高,烟叶变化程度宜小

B湿球温度宜低,烟叶变化程度宜小

C湿球温度宜高,烟叶变化程度宜大

D湿球温度宜低,烟叶变化程度宜大


C

第6题:

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的烘烤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控制烧火,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调整湿度

第7题:

白肋烟叶片结构与烟叶质量的关系表现为()的烟叶质量较高,密和松的烟叶质量较差。
稍疏松和疏松

第8题:

烟叶在储存期间质量会发生( )。

A.烟叶醇化

B.烟叶物理性质变化

C.化学成分的变化

D.烟叶燃烧性改变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说明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淀粉含量大幅度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大大增加
(2)总氮、蛋白质、烟碱等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3)总酚类物质含量大大增加
(4)果胶质减少
(5)新植二烯和香精油含量增加
(6)其他成分:纤维素、灰分、有机酸、树脂等呈无规律的变化
(7)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认识不统一。

第10题:

烟叶的烘烤特性是烟叶在农艺过程中获得的,在烘烤中的变黄、脱水等特性。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