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简述温度对鱼类的影响,渔业生产中应怎样调控和改良?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温度对鱼类的影响,渔业生产中应怎样调控和改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压力,温度对液体的密度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液体的密度受压力的影响很小,一般忽略不计。
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随温度的升高,液体的密度减小。

第2题:

简述神经系统对鱼类性腺发育的调控


正确答案: 1.下丘脑:其神经分泌细胞,能够产生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2种重要激素:二者功能相反,共同调控鱼类性腺发育
2.垂体:在下丘脑释放激素作用下产生促性腺激素,进入性腺,刺激性腺分泌性激素

第3题:

简述渗透压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及其调节方式。


正确答案: 影响:把淡水鱼放进高渗环境中,机体将失去水分,破坏血液酸碱平衡,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血清中蛋白质类脂物质减少,血球沉降速度增大,鳃表皮被破坏,最终导致死亡。
调节方式:
淡水鱼:排泄低渗尿液,从饵料及周围环境中吸收盐分;
海水鱼:排出高渗尿液,通过泌尿器官,排出盐分。

第4题:

温度是影响鱼类免疫应答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以下关于温度对鱼类抗体产生的影响的描述中,()不正确

  • A、低温能延缓鱼类免疫应答发生
  • B、抗体生成只能在其免疫临界温度以上,低于则不能产生
  • C、温度对鱼类抗体产生的影响主要在抗原进入后的诱导期
  • D、低温阻止鱼类免疫应答发生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三态氮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相互关系:三态氮共同存在、相互转化,转化方向及比例由溶氧决定
在含氧量丰富的水体(自然水体):硝态氮(66.3%),铵态氮(30.1%),亚硝态氮最少(3.6%)在池塘等溶氧不足的水体:铵态氮最多(60%)、硝态氮(25%)、亚硝态氮(15%)三态氮的存在和转化和溶氧状态相关。因此三态氮之间的比例及变化趋势,代表水体水质的优劣状态。即在总氮不变的情况下,硝态氮比例增加,氨态氮比例减少表明水体溶氧充足,池塘物质循环快,水质良好。
2.影响:氨和亚硝态氮具有强烈的毒性,亚硝态氮含量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硝态氮:对鱼的毒性很小

第6题:

简述红壤的主要特性,怎样改良中低产红壤?


正确答案:红壤的主要特性:(1)粘粒多而品质差;(2)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3)酸性强;(4)土层厚而耕层浅薄。
改良中低产红壤的主要措施:
(1)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建设梯地梯田;
(2)合理间作套种与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3)大量施用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
(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5)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无机肥料。

第7题:

渔业生产过程劳动组织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生产出产品的全过程。现代化渔业生产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组织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生产过程,表现在池塘养殖生产中有4个特点:
(1)品种相差悬殊;
(2)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周期差距大;
(3)生产场所空间利用非常重要;
(4)生产的产品受到季节性和鲜活等方面的限制。
养殖于农业范畴,其生产过程,是生物学的自然再生产与社会的经济再生产互相交织的生产过程。养殖生产过程有独特的组织布局,鱼场要安排好内部结构,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并兼顾堤坝种植和其他品种的养殖。
1.生产组织过程:
养殖企业生产准备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即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企业在生产前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准备过程,包括测定水资源、培养水肥度、制定生产计划、池塘消毒施肥以及确定投放品种、数量等。
(2)基本生产过程。它是企业为实现体劳动对象直接进行的工艺加工过程。对于水产养殖企业来说,饲养过程是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它是为企业基本生产过程提供保证条件、维护基本生产过程顺利完成的过程。养鱼企业为保证鱼生产,必须做好供水、饲料加工等工作。
(4)生产服务过程。它是为上述各过程提供服务的过程。企业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提供各项服务工作。
2.生产过程组织原则:
科学地组织生产过程,就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它必须遵循以下3个原则。
(1)生产过程比例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指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上人、财、物应保持合理比例。例如鱼种养殖与成鱼养殖的投资比例、饲料生产与养殖生产人员比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比例失调,则会降低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甚至导致生产停顿。
(2)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各阶段各部门应紧密结合。生产过程没有连续性,会出现生产中断、停工。生产过程连续性可保证投入产出的生产过程不会中断。
(3)生产过程均衡性。生产过程各个阶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产品应与下一阶段产品要均衡。均衡生产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有重要意义。水产养殖企业的季节性强,组织均衡生产更有特殊重要意义。组织均衡生产,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主要考虑在不同时间内,使生产各环节之间负荷一致。组织均衡生产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及设备,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工资基金,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3.组织工作:
根据生产过程组织原则,养殖企业在生产中应做好以下组织工作。
(1)渔场布局。水产养殖生产是一个水域、水资源的利用过程。水资源由于客观规律限制,其价值是有限的。水产养殖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应对现有水面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好苗种、服务,饲料三个体系。鱼池规划应考虑到空间利用的合理性、生产技术要求和生产连续性。例如:亲鱼池与孵化池,孵化池与鱼种池,鱼种池、成鱼池与越冬池。它们之间应该怎样分布。生产养殖企业在生产单位设置上应根据自己的规模大小和生产环节需要合理分配设置。生产单位一经设置,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生产发展和条件改善,也应逐步调整。养殖单位在设置时,还应考虑到物资供应,运输与销售等辅助生产过程与服务过程,形成生产综合体,保证养殖生产的发展。渔场的生产布局主要指在建设、设计渔场时,应摆正各生产设施之间的位置,搞好各类鱼池配套比例,分布好渠道、堤坝的面积,做到既合理,又经济。根据养鱼生产目的,把鱼池分为:①亲鱼池,②产卵池,③孵化池,④鱼苗池,⑤鱼种池,⑥越冬池,⑦食用鱼池,等等。
各类鱼池布局应根据对水的需要和生产环节上的联系来安排。越冬池、亲鱼池、产卵池、鱼苗池、鱼种池、食用鱼养殖池依次排列。前4种鱼池都置于水源附近。各种鱼池面积比例,各渔场依生产目的不同而不同。各地因气候条件、生产水平、饲养鱼种类、上市规格、养殖方式不同,各种鱼池比例差别较大。鱼种场亲鱼池占10%,产卵池占3%,孵化池占2%,鱼种池占85%。越冬池,占上述鱼池总面积20%。食用渔场,鱼种池占20%,食用鱼池占80%,各类池塘比例关系随新的综合养鱼技术应用,逐渐发生变化。如果食用鱼养殖场采用套养鱼种技术,就可缩小苗种池面积。
关于鱼池堤坝设计有一个通用标准,应视土质、堤高而定。主堤坝宽8—10米,围坝宽4—6米。
渔场注排水系统在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平面布局时,应认真考虑。为了能获得高产、稳产,每个池塘最好有注排水系统。
根据长期生产经验,一个渔场只经营单一的项目而没有其他农副业生产与之配套,生产就会受到限制。只有以渔为主,多种经营,相互促进,才能把生产发展起来。渔场多种经营配套内容和规模,应根据自然条件、水面、土地、饲料来源等决定,不能千篇一律。
(2)生产过程中时间组织。养殖的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紧密配合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是依附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组织活动生产的。这不仅要求在空间上配置合理,同时要求各生产环节在时间上协调一致。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时间组织应根据鱼类的生理条件与生产季节的自然规律,适时组织育苗、投饵、防病等。对于繁殖企业,企业的繁殖设备有限,从催产到出苗,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生产要求和生产周期,怎样合理利用设备,每一品种何时催产,同样存在时间组织问题。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什么时候放苗,什么时候放鱼种,什么时候注水,什么时候分池,都需要科学地组织时间。水产养殖企业只有把社会经济再生产与鱼类自然再生产,按季节和生理生态要求进行有节奏地配合与加强养殖管理,才能把养殖企业发展起来。

第8题:

酶的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氧气对其影响较大,而PH影响较小,所以应重点控制温度和氧气浓度。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内分泌系统对鱼类性腺发育的调控


正确答案: 1.脑垂体:间叶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
2.性腺:分泌性激素
雌性激素(由滤泡细胞分泌):孕激素、雌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
雄性激素(由精细小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主要是睾丸酮

第10题:

简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确答案:1.自我认识影响防御机制
2.自我认识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3.自我否定意识会导致抑郁
4.自我体验影响压力应对方式
5.自我体验可预测未来的生活品质
6.自我调控丧失会影响情绪健康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