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张三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没有犯罪行为

题目
单选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张三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没有犯罪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5 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张三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甲欲杀死乙,用刀捅了其一刀,后感到后悔,又返回原处,将倒在血泊中的乙送往医院,乙得以脱险,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结果被发现,该行为是抢劫未遂

C.甲欲前往公司盗窃珠宝,但半路上,甲放弃了犯罪,事后得知,当时珠宝并不在公司,甲构成犯罪未遂

D.甲欲杀乙,于是在乙的食物中下毒,乙中毒倒地,甲后悔,将乙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乙死亡,甲构成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
A项中是实行行为结束后的补救行为,成立犯罪既遂;B项中甲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故成立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甲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虽然在客观上不能完成,但仍成立犯罪中止。 

第3题:

甲欲杀害乙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遂携带匕首前往乙家,未料途中腹部巨痛,不得已而折返。次日,甲腹痛消失,遂再赴乙家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牵连犯


正确答案:A
属于吸收犯,是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

第4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第5题:

上午8点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电动车、乙步行。40分钟后甲到达B地,此时乙距离两地的中点处还需走10分钟,于是乙停下来等待甲返回接他,若甲立刻原速返回,当甲到达乙处接上乙立刻前往B地,速度保持不变。则甲、乙到达B地时甲共骑行( )分钟。

A.88
B.44
C.80
D.94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第二步,甲行驶全程需40分钟;乙走40分钟距离中点处还需10分钟,则乙走全程需(40+10)×2=100(分钟),甲、乙速度比为100∶40=5∶2。
第三步,乙停下来的位置距离中点还需走10分钟,则甲返回接乙需行驶20+10×



=24(分钟),接到乙后行驶至B地还需24分钟。
第四步,甲、乙均到达B地合计需要40+24+24=88(分钟)。

因此,选择A选项。

第6题:

甲预谋杀乙,在甲买了杀乙用的刀之后,由于害怕作案后被抓,遂放弃了行凶。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C

第7题:

甲与乙结有仇怨,一日,甲携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家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起刑事案件,感到无从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客观特征和主观特征两个方面:其客观特征在于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但尚未着手实施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其主观特征在于明显的犯罪意图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在本题中,甲前往乙住所,并到达乙居住地附近,这是犯罪预备行为,但是甲由于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活动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所以,甲构成犯罪预备形态。

第8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预备形态的认定。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在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过程中,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客观特征和主观特征两个方面:其客观特征在于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但尚未着手实施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其主观特征在于明显的犯罪意图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在本题中,甲前往乙住所.并到达乙居住地附近,这是犯罪预备行为,但是甲由于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活动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所以,甲构成犯罪预备形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第9题:

上午8点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电动车,乙步行。40分钟后甲到达B.地,此时乙距离两地的中点处还需走10分钟,于是乙停下来等待甲返回接他。若甲立刻原速返回,当甲到达乙处接上乙立刻前往B地,速度保持不变。则甲、乙到达B地时甲共骑行( )分钟。

A.88
B.44
C.80
D.94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甲、乙、丙预谋第二天前往某个地点抢劫一家 银行的分理处,但第二天甲改变主意,没有前往预约的地点,乙、丙久等甲未到,乙、丙共同抢劫银行分理处20万元。对甲行为的定性正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包庇罪
C.单独构成抢劫罪的预备犯
D.和乙、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