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适用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 秦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

题目
单选题
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适用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

秦律

B

汉律

C

唐律

D

宋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反革命罪”概念的立法是《国民政府反革命罪条例》。()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刑法平等的是谁?


参考答案:

此人是商鞅。


第3题:

请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曰:“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名例》


正确答案:唐朝作为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外国来唐朝学习、经商的人很多难免发生一些刑事或民事纠纷。为了妥善解决这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其中的“化外人”即指外国人。根据这一规定凡属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依照该国的法律处理;若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则适用唐朝的法律。 这一规定将刑法上的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巧妙结合在当时世界各国中还是罕见的既维护了唐朝的国家主权又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大国风度有利于与其他各国的正常交往。
唐朝作为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外国来唐朝学习、经商的人很多,难免发生一些刑事或民事纠纷。为了妥善解决这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其中的“化外人”即指外国人。根据这一规定,凡属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依照该国的法律处理;若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则适用唐朝的法律。 这一规定将刑法上的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巧妙结合,在当时世界各国中还是罕见的,既维护了唐朝的国家主权,又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大国风度,有利于与其他各国的正常交往。

第4题:

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早规定在()。


正确答案:北齐律

第5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答案:B
解析: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这篇论著第一次提出“教学相长”思想。

第6题: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明确概括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费尔巴哈


参考答案:B

第7题: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①“化外人”即外国人。依照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的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理,实行属地主义原则。(5分)②唐律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既维护了唐朝的司法主权,也照顾了其他国家的法律习惯。

(2)“疏议”是对律文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的本条“疏议”既具体解释了“化外人”的概念,明确了律文适用的对象;又对律条所规定的“化外人”有犯的两种情形作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在于阐明律意,以便于准确地适用律文。

第8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简述周公在中国奴隶制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周公制礼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纵观先秦诸子,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称道周公,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周公的思想。尤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代表人物,对周公更是推崇备至。可以说,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德主刑辅、先教后诛、宽猛相济、刑罪相称等主张大都发端于周公。因此,周公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10题: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条的冲突规范出自()。


正确答案:《永徽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