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填空题1937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的根据地土地立法原则是“()”。

题目
填空题
1937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的根据地土地立法原则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重点是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其中,减租减息的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二五减租”,按照《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的规定,地主出租土地一般必须依据抗战以前原租额减少25%的地租。收租人不得多收、预收,收取押租以及欠租作息,承租人不得短少租额。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D项。注意;“二五减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考生一定要记住规定“二五减租”的土地立法文件。

第2题:

下列哪部法律确立了“减租减息”的原则(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D
解析:
1937年8月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减租减息”的原则,各根据地以此为中心任务制定本地区的土地法规,以陕甘宁边区的土地立法最有代表性。

第3题: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减租减息”政策的文献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写进()

A.《兴国土地大法》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井冈山土地法》
D.《共产党人》

答案:B
解析:
对于抗战时期的中共政治改革的考查。“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写进《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晋察冀边区率先实施减租减息政策,提出“二五减租”和“一分利息”的口号,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各根据地内部的阶级团结,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游击战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第5题: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有关土地立法的法规包括(  )。
A.“五四指示”
B.《陕西宁边区土地条例》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A,B,C,D
解析:
四个备选项中,“五四指示”是拉开土地改革序幕的土地法律文件。

第6题:

革命根据地时期增加“同中农巩固联合”条文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答案:A
解析:
【精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联合”的条文,从而克服了“左”倾思想,扩大了阶级基础。故选A项。

第7题: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有关土地立法的法规包括(  )。
A.“五四指示”
B.《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四个备选项中,“五四指示”是拉开土地改革序幕的土地法律文件。

第8题:

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赣南会议

D.洛川会议


参考答案:D

第9题:

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颁布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答案:A
解析:
【精解】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规定了土地改革的基本政策,这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前的土地立法中是没有的,因此,《中国土地法大纲》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最完善的土地法,故选A项。

第10题:

比较分析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与《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


正确答案: 把国共两党的两个抗战纲领相比较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根本的区别。
(1)两个抗战纲领在反对日本侵略、主张抗战的总方向及纲领的指导思想上有某些相同之处。两党都主张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做为制订抗战纲领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认为,“要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必须国民党政策有全部的和彻底的转变,必须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日的纲领,这就是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先生所手订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共产党的纲领把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国民党的纲领也规定:“确定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则。”关于民族主义,共产党主张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包括声又寸日绝交,驭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侦探,没收日本在华财产,否认对日债务,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收回一切日本租界”,“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国民党的纲领主张“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否认及取消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以武力造成之一切伪政治组织及其对内对外之行动”。关于民权主义,为了实现民主,《十大纲领》强调:第一,“改革军队的政治工作”,即在军队中实行民主主义,贯彻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原则,“使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第二,“改革政治机构”,“召集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执行抗日救国的革命政策”;第三,保障人民“都有抗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武装抗敌的自由”,“废除一切束缚人民爱国运动的旧法令,颁布革命的新法令”“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开放党禁”。
国民党的《建国纲领》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改善各级政治机构,使之简单化合理化,并增高行政效率”,“在抗战期间,于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一切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当与合法之充分保障”。关于民生主义,《十大纲领》规定,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必须实行战时财政经济政策,减轻人民负担,这主要地“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反对投机操纵”,“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优待抗日军人的家属,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娠济灾荒”。《建国纲领》则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战时经济政策,如:“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本此目的,以实际计划经济,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以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奖励合作,调节粮食,并开垦荒地,疏通水利”,“严禁奸商垄断居奇,投机操纵,实施物品平价制定”。
(2)在抗战的具体政策上,两个纲领也作了某些相同的规定。首先,在军事间题上,共产党主张“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实行全国抗战”,“武装人民,发动抗日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军作战”,“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国民党提出:“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以充分发挥保卫乡土捍御外侮之效能;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以破坏和牵制敌人之兵力”其次,在教育间题上,。共产党规定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国民党主张“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课程,注重于国民道德之修养”。
《建国纲领》这些内容的规定,比起国民党以往压制抗战的政策,是一大的进步,因此“全国最大多数人民对于国民党纲领基本上是赞成的,但是他们所担心的是国民党过去‘决而不行,的习惯”;“在国民党内部,一切进步的分子,对纲领表示极大的兴奋,并愿为其实现而工作,而顽固派则表示冷谈,而且采取各种办法来阻碍纲领的实施与曲解纲领”。正因为国共两党的抗战纲领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对《建国纲领》予以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不仅本党认为其战时施政方针与本党在抗战时期的纲领在基本方面上是一致的,而且其他党派亦曾表示赞同”。‘动中国共产党的中心策略,“不是要国民党定出一个更完善的纲领,而是站在主动的积极地位,帮助国民党实施这个纲领,在实施中发展与提高它”。利用其进步的一面,去推动全国抗战的发展。
《建国纲领》虽有其进步的一面,然而这种进步是有限度的,“国民党一切进步设施,都包含有同我党争夺领导权、孤立我党的一面在内”。由于国共两党在抗战的领导权、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和方法等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了两党在抗战纲领上有许多原则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领导权间题上,《十大纲领》主张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国民党则顽固坚持“一个信仰、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立场,《建国纲领》规定:“全国抗战力量应在本党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集中全力,奋励迈进”。‘川片面要求各党派及全国人民“摈弃成见”,破除珍域”,这实际上是继续坚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排斥各阶级、各政党共谋国事,从而削弱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第二,在民族问题上,《十大纲领》对抗日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抗日的坚决、彻底精神。《建国纲领》的内容中虽有“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等内容,但没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任何的动摇,妥协甚至投降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政策。
(3)在民权间题上,《十大纲领》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要害,提出了抗战时期的根本改革措施,而《建国纲领》除了提出设立国民参政会外,不敢提出召集国民大会,制定民主宪法及组织包括各抗日党派、团体在内的国防政府的主张,十年内战时期的一党专政的政府机构不作变动。《十大纲领》中规定除汉奸外,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武装抗敌的自由,而《建国纲领》对民众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作了限制性的规定,只是在“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才“与以合法充分保证粉,‘川反之,便是民众抗日的言行,如果国民党认为有碍于其“原则”、“法令”亦必取消。第四,在民生间题上《十大纲领》规定了改善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待遇以及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娠济灾荒、救济失业等措施,《建国纲领》也有某些类似的内容,但对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生活和工人、职教人员等间题避而不谈,更谈不上采取得力措施。《建国纲领》与《十大纲领》相比,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集中反映了国民党既要抗日、又要反对民主的两面政策,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集中表现,它的最大危害是不利于发动人民抗日,因而它不能成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纲领。即使是这样一个不完善的纲领,国民党以后也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纲领的消极性与反动性日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