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问答题连续犯的特征及其处断原则。

题目
问答题
连续犯的特征及其处断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刑法理论,牵连犯( )。

A.只能属于一罪,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B.都属于数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C.除刑法有数罪并罚的规定外,其余的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D.除刑法有从一重处断的规定外,其余的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正确答案:C
解析:对牵连犯的处罚,以前我国刑法学者普遍认为,应当依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但是,在1997年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某些牵连犯的处罚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例如,《刑法》第241条第4款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并有第2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于是,形成了《指南》中的观点:除刑法典中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的以外,其他的按从一重处断论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种说法。

第2题:

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CD
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连续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收另一个行为,只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项当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本题答案应选BCD。

第3题:

处断的一罪包括______。

A.结果加重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正确答案:BCD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处断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结果加重犯属于实质的一罪。

第4题:

简述集合犯的特征和处断原则。


答案:
解析:
(1)集合犯具有以下特征: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即刑法要求行为人具有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意图,并且行为人一般也是实施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的;刑法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规定为一罪。 (2)集合犯是法定的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5题:

犯有数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有()。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答案:B,C,D
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理论,犯有数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情形,即处断的一罪。属于处断的一罪的犯罪形态包括三种: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而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而非处断的一罪。

第6题:

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规定了相应的处断原则的,无论其所规定的是何种处断原则,均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适用相应的原则予以处断。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牵连犯,即刑法分则条款未明确规定处断原则的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罪处断原则定罪处刑,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7题:

处断的一罪包括:( )

A.惯犯

B.连续犯

C.结合犯

D.想象竞合犯


正确答案:B

第8题:

刑法理论上所说的处断的一罪是指(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处断的一罪的种类。处断的一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第9题: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主张对下列哪些犯罪行为适用“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罚?()
A.结合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C,D
解析:
【详解】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即由法律明文规定为一罪的犯罪形态。由于法律有明文规定,因此,结合犯不存在从一重罪处断的问题。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连续犯不涉及不同罪名问题,也就不存在从一重罪处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连续犯的处断原则是按照一罪从重处罚,不要与从一重罪处断相混淆。牵连犯和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均为从一重罪处断。

第10题:

简述连续犯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
解析:
(1)连续犯具有以下特征: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数个犯罪行为基于同一或概括的故意;数个犯罪行为触犯相同的罪名。 (2)连续犯的意义有: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计算;行为从新法生效前连续至新法生效后的,直接适用新法的规定;对于次数加重犯的多次的认定,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