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A 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B 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C 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D 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

题目
单选题
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B

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

C

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D

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罪与数罪,就是指犯罪的单数或复数。下列关于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意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有助于准确确定罪

B、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是正确适用刑罚的前提

C、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关系到我国刑法中某些制度的正确适用

D、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是判断罪与非罪的前提


参考答案:D

第2题:

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侮辱诽谤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刑讯逼供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D
解析: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包括:①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②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A属于自诉案件,根本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B的犯罪主体既有可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能不是。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能刑事和解,因此,B错误。C选项的刑讯逼供罪虽然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的犯罪案件,但是不是因为“民间纠纷”,而是司法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因此,C错误。D符合法定的可以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是正确答案。

第3题:

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B

第4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

丙行为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加重犯

B

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

D

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案中,丙是警察,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讯问期间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应仅成立故意伤害罪,这是转化犯而非结果加重犯。

第5题:

关于罪数的区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分罪数是区分一罪与数罪
  • B、正确区分罪数有利于准确定罪
  • C、正确区分罪数有利于适当量刑
  • D、只有正确区分罪数才能为适当量刑提供前提条件
  • E、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A,B,C,D,E

第6题:

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侮辱诽谤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刑讯逼供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D
解析: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包括:①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②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A属于自诉案件,根本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B的犯罪主体既有可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能不是。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能刑事和解,因此,B错误。C选项的刑讯逼供罪虽然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的犯罪案件,但是不是因为“民间纠纷”,而是司法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因此,C错误。D符合法定的可以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是正确答案。

第7题:

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提倡礼法结合
  • B、提倡德主刑辅
  • C、提出独尊儒术
  • D、提出准五服以制罪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痛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关于罪数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 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 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
  • 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B

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

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

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危害结果并非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危险犯的成立并不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要件。
B项,抽象危险,是在司法上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通常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因而不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具体判定的一种类型。比如,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抽象的危险犯,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认定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就已经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据此可知,抽象危险并非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项,抢劫包含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其中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均属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依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该罪结果加重犯的情形之一,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项,结果加重犯中,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从基本犯的典型危险中产生结果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犯。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与被害人自杀的行为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