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哪一项成立犯罪中止?(  )A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1000元钱,并劝其以后勿要行骗,甲非常惭愧,于是没有接受钱款B 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10枪,但刘某仍没有死亡。乙心想,刘某如此命大,莫非是神灵庇护,于是非常害怕,遂停止开枪C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5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对赵某产生怜悯之情,于是将赵某释放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强奸李某。李某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艾滋病。”丁信

题目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哪一项成立犯罪中止?(  )
A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1000元钱,并劝其以后勿要行骗,甲非常惭愧,于是没有接受钱款

B

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10枪,但刘某仍没有死亡。乙心想,刘某如此命大,莫非是神灵庇护,于是非常害怕,遂停止开枪

C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5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对赵某产生怜悯之情,于是将赵某释放

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强奸李某。李某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艾滋病。”丁信以为真,于是放走李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情形中,公安机关不应立案的有()。

A.犯罪未遂的

B.中止犯罪的

C.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D.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参考答案:CD

第2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此题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此题情形属于前者。但前者还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预备阶段的中止,一种是实行阶段的中止,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很明显,甲对乙实施暴力,已开始实施分则所规定的抢劫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故选D。

第3题:

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
解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分为犯罪预备的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是错误的。选项D的表述也是错误的,因为损害结果不等于犯罪结果,比如,在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给被害人造成的重伤害,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犯意或者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应该认为是犯罪中止,虽然此种行为造成了某种损害结果。

第4题:

下列有关犯罪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

B.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且彻底的放弃犯罪

C.如果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使犯罪未完成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D.如果行为人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地阻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

E.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本题考核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如果行为人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未能有效地阻止法定犯罪结果发生的,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选项D错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选项E错误。

第5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单独中止的,其效果不及于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B.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成立未遂 C.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必定成立中 D.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
中止的效果只及于中止人本身,A项正确。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成立未遂或者中止,B项错误。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是未遂或者中止等,C项错误。聚众犯罪未必均成立共同犯罪,例如对于只处罚首要分子的聚众犯罪,如果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就不成立共同犯罪,D项错误。

第6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选项B、C错误。

第7题: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选项B、C错误。

第8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第9题:

请对“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同犯罪人退出或放弃犯罪的,成立犯罪中止,,进行辨析。


正确答案:
答:(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2)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退出或者放弃犯罪的,可以成立中止,但除必须具备犯罪中止的一般要件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即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或有效地消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对共同犯罪的作用。
(3)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其中止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
(4)如果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共犯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时,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而应成立犯罪既遂。也就是说共同犯罪人要成立犯罪中止,不仅要中止自己的行为,还要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或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因为共同犯罪实行的是“一部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如果仅仅中止自己的行为,仍然要对整个犯罪承担责任,但其中止自己的行为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5)因此,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退出或者放弃犯罪的,如果具备有效性则成立犯罪中止,但仅及于中止者本人;如果缺乏有效性则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而应成立犯罪既遂。

第10题: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成立犯罪预备
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A,C,D
解析:
本案中甲已将毒药拌入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了犯罪预备阶段。因为饭菜还在甲的控制之下,是否端给乙吃还不一定,未对乙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属于犯罪预备,而不属于“着手”的实行行为。此时,因为久等其妻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