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A 郑国的铸刑鼎B 晋国的铸刑鼎C 郑国的作竹刑D 晋国的铸《常法》于鼎

题目
单选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

郑国的铸刑鼎

B

晋国的铸刑鼎

C

郑国的作竹刑

D

晋国的铸《常法》于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铸刑书

B.邓析的“竹刑”

C.铸刑鼎

D.《法经》{来源:考{试大}


 A.铸刑书

第2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

A.宋国的“刑器”

B.邓析的“竹刑”

C.晋国的“铸刑鼎”

D.郑国的“铸刑书”


正确答案:D
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宋国的“刑器”、邓析的“竹刑”和晋国“铸刑鼎”在时间上晚于郑国的“铸刑书”。

第3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A.铸刑书

B.邓析的“竹刑”

C.铸刑鼎

D.《法经》


正确答案:A
【考点】我国公布成文法的历史
    【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晋国赵鞅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所以本题选A项。

第4题:

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A子产

B赵鞅

C孔子

D叔向


C,D

第5题:

晋国“铸刑鼎”的内容是( ).

A.“竹刑”

B.郑国的刑书

C.范宣子的刑书

D.《法经》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成文法运动的内容。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第6题:

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

A.制竹刑

B.诛邓析

C.修旧法

D.铸刑书


参考答案:C

第7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

C.郑国的邓析作竹刑于鼎

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成文法公布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第8题:

试述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新刑书的公布,使“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体现了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商人和劳动人民保护私有财产、人身权利和执法公平的要求,使定罪量刑有一个公开、统一的标准。因此,公布成文法思想的提出,标志着罪刑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子产的贡献,是在思想上使过去的礼、刑相分走向礼、刑统一,把公布成文法说成礼治的体现。
其次,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子产铸刑书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制服那些骄奢不法的强宗大族,贵族们犯了法也要按照刑书的规定,与平民同样对待。虽然从实质上看,子产的刑法只不过是用封建等级取代奴隶主贵族等级,但刑法的公布,从形式上确认了“刑上大夫”,这就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


第9题: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史称()。

A.铸刑书

B.铸刑鼎

C.竹刑


参考答案:B

第10题:

春秋时期“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是管仲。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