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07年真题]A 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 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 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D 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题目
单选题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07年真题]
A

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

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

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

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明朝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婚权属于祖父母、父母,嫁娶违律的,独坐主婚者

B.七出仍是丈夫休妻的理由,义绝不再成为婚姻解除的条件

C.婚姻缔结须有婚书和聘礼,同姓、同宗无服亲及良贱不得为婚

D.继承采取“嫡庶无别,诸子均分”的原则,承认奸生子的继承权


正确答案:B

第2题:

罗马法中的物法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物权

B.债

C.婚姻家庭

D.继承


 正确答案:A,B,D

第3题:

司法考试 下列关于法的继承性与法的阶级性的论述错误的为。

1. 下列关于法的继承性与法的阶级性的论述错误的为。

  • 法的继承性与法的阶级性反映了法的历史类型变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
  • 不能因为法的阶级性否定法的继承性,也不能因为法的继承性否定法的阶级性
  •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法都具有阶级性和继承性
  • 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客观存在的延续、承袭和继受


你好,答案为AB.法的阶级性不排斥法的继承性,故AB错误。

第4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契约、婚姻和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西周时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B.西周时继承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宋代继承法认可了女儿和继子的继承权
D.南宋某年,张三与其妻育有三女,然张三于其妻妊娘期间暴毙,后其妻得一子而三女均未出嫁,则张家财产之继承份额应该是三女共得3/4,而一子得1/4


答案:D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的契约、婚姻和继承法律制度
讲解:A、B、C正确。D项错误,因为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而且遗腹子不是继子,因此不能适用绝户之家“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的规定。

第5题:

依我国继承法,关于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正确答案:A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据此可知,遗嘱继承在效力上优先于法定继承。

第6题:

依我国《继承法》,关于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B. 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C.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无所谓谁优先 D.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不相干


正确答案:A
我国实行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公民个 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遗 嘱继承即优先于法定继承。

第7题: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予保护妻子权益

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正确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
[解析]选项A考查西周的婚姻解除制度。西周时期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则是反义。故为人妻者若有此七项之一。夫家即可休弃之。按照周代的札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即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其中,“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前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得富裕。按札制夫妻应为一体,贫贱时娶之,富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可见,“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七出”、“三不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选项A说法是正确的,不应当选。’
选项B考查西周的继承制度。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于实行一夫多妻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是附属于身份、地位的继承的,而不是选项B所说的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因此,选项B说法错误,为应选项。
选项C考查宋代的婚姻制度。宋代的婚姻法规承用唐律.在离婚方面,仍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南宋时《名公书判清明集》卷9中规定“夫出外三年不归,亦听改嫁”,题中设置选项C正确,也许是出于此考虑。但关于丈夫背妻“擅去”之情况,《宋刑统》中却无明确规定,因此,我们认为该选项不够严密。
选项D考查宋代的继承制度。宋代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继承财产权;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有同样的继承权。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不应当选。
[陷阱点拨]命题者设置选项B,给很多考生造成了干扰。因为按照传统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方面,古代确立的是诸子平分制。但是在西周。由于宗法制度的要求,占主导地位的继承制度是宗祧继承,亦是身份、地位的继承,财产继承是附属于宗祧继承的。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务必仔细,全方位地准确记忆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制度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和辨别。
[难度系数]**

第8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仲裁的纠纷是()。

A.婚姻家庭纠纷

B.收养纠纷

C.遗产继承纠纷

D.合同纠纷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结合我国现行宪法和古代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试述当代中国公民继承权和财产权与中国古代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1)当代中国公民的继承只包括对财产的继承,而中国古代的继承既包括对财产的继承,也包括对宗祧的继承,而且宗祧继承更为重要。(2)当代中国公民的财产的法定继承方面男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而古代并不是这样,唐朝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在室女分得未婚兄弟聘财的一半来置办妆奁;宋朝在室女享有兄弟继承权的一半;元朝离婚妇女或寡妇再婚后不享有继承权。(3)古代法定财产继承的范围不包括配偶,采用财产继承上的诸子均分制,而现代法定财产继承范围包括配偶。(4)古代的继承是有一定指向的,只有长辈对晚辈的传递或晚辈对长辈的承受才能称作“继承”,反之则不能称作继承;而当代的继承既包括长辈对晚辈的传递,也包括晚辈对长辈的传递。(5)当代中国公民的财产权是有法律明确保护的,宪法就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而古代的财产权在一些混乱严苛的朝代是很难受到保护的,经常出现被统治阶级,地方恶霸肆意侵夺的情形。(6)当代中国国家在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时必须满足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和公平补偿的三个要件。而在古代尤其是某些严苛的朝代在朝廷征收百姓财产时不仅没有办法保证程序的正当性,也没办法保证补偿的公平性。

第10题:

(2006年真题)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表现在:(1)性质不同。转继承是两个连续发生的二次继承,即由继承人直接继承后又由转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代位继承是替补继承,代位继承基于其代位继承权而直接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2)事实根据不同。转继承基于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而代位继承则基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3)主体范围不同。转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也可以是被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而代位继承中的代为继承人只能是被代为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4)适用范围不同。转继承既可适用于法定继承,也可以适用于遗嘱继承;而代位继承只能适用于法定继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