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多选题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张三欲杀死李四,用刀捅了其一刀,后感到后悔,又返回原处,将倒在血泊中的李四送往医院,李四得以脱险,张三成立犯罪中止B王五为抢劫赵六而尾随赵六,结果被发现,王五的行为属于抢劫未遂C周某欲前往公司盗窃珠宝,但半路上,周某放弃了犯罪,事后得知,当时珠宝刚被公司运走。周某构成犯罪未遂D吴某欲杀郑某,在郑某的食物中下毒,郑某中毒倒地,吴某后悔,将郑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郑某死亡。吴某构成犯罪既遂

题目
多选题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
A

张三欲杀死李四,用刀捅了其一刀,后感到后悔,又返回原处,将倒在血泊中的李四送往医院,李四得以脱险,张三成立犯罪中止

B

王五为抢劫赵六而尾随赵六,结果被发现,王五的行为属于抢劫未遂

C

周某欲前往公司盗窃珠宝,但半路上,周某放弃了犯罪,事后得知,当时珠宝刚被公司运走。周某构成犯罪未遂

D

吴某欲杀郑某,在郑某的食物中下毒,郑某中毒倒地,吴某后悔,将郑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郑某死亡。吴某构成犯罪既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项,张三通过自己的努力,防止了危害结果发生,构成行为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
B项,王五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故成立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
C项,甲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虽然在客观上不能完成,但仍成立犯罪中止
D项,吴某在毒杀行为已经得逞的前提下,将郑某送医的行为只是一种实行终了的补救行为,由于吴某没有制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成立犯罪既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参考答案:

概念: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即阶段中,因主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个子犯罪形态。
范围:
1、犯罪停止形态是指在故意犯罪范围内讨论的,过失犯罪不存在停止形态。
2、间接故意也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
3、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的的各种停止状态。有一着手实行即告完成犯罪的举动犯,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还有一旦被评价为犯罪,即表现为单一的既遂形态,如重婚罪。


第2题:

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于下列哪些犯罪中:( )。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对此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依据《指南》的观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第3题:

故意犯罪中的停止形态的概念


参考答案: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状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
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答案:A,C,D
解析:
【精解】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它们的相同点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故选C、D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故选A项,排除B项。

第5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也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D表述错误,故为正确选项。

第6题:

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有可能的是()

A.过失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疏忽大意犯罪


参考答案:C

第7题: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也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D表述错误,故为正确选项。

第8题:

犯罪故意停止形态


参考答案:

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即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第9题: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成立犯罪预备
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A,C,D
解析:
本案中甲已将毒药拌入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了犯罪预备阶段。因为饭菜还在甲的控制之下,是否端给乙吃还不一定,未对乙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属于犯罪预备,而不属于“着手”的实行行为。此时,因为久等其妻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第10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