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

单选题李老师每上完节课都会进行总结思考,写好教学日记一个单元讲完后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表明李老师( )。A 善于自我反思B 缺乏探索精神C 善于自我暗示D 缺乏创新意识

题目
单选题
李老师每上完节课都会进行总结思考,写好教学日记一个单元讲完后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表明李老师( )。
A

善于自我反思

B

缺乏探索精神

C

善于自我暗示

D

缺乏创新意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老师上《现代山水画》一课时,把课堂虚拟为拍卖现场,由学生选择优秀的作业进行拍卖,该教学方法是( )。


A.示范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角色扮演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角色扮演法是情景模拟活动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法既是要求被试者扮演一个特定的管理角色来观察被试者的多种表现,了解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测评方法,又是通过情景模拟,要求其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行为技能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C项正确。

A项: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练员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示范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2题:

下列教学评价活动中,符合当前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是( )。


A.通过反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化

B.每次考试后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依据排名进行奖惩

C.每单元新课学完后用往年相关高考题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D.建立学生问题档案,并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

答案:D
解析: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能以成绩为主。建立学生档案评价是新型教学评价手段之一。

第3题:

老师经常自觉的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纳和总结,以不断的改善自觉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觉的教学水平,李老师的做法基于下列哪种专业发展方式(  )

A.教学实施
B.教学研究
C.自我发展
D.教学反思

答案:D
解析: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认知对象,有意识的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和教育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各认识,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4题:

案例:
初一年级女生上体育课, 学习排球的垫球技术(第一次课)。 任课教师李老师先让学生进行自由拍击练习作为准备活动。 到了课的基本部分, 他要求学生进行自抛自垫练习。 练习一段时间后, 李老师把学生集中起来说:“同学们垫球时手臂都伸得很直, 很好!如果能把球抛得再高一点就更好了!”听了他的话后, 同学们纷纷把球抛得高了起来……
问题:
(1) 请指出本次课教学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 并分析其优点与缺点。(10 分)
(2) 请指出李老师这种评价方法的作用。(5 分)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本次课主要应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支架式教学策略。
①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优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一方面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提取、应用,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关注探究能力和内在动机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缺点:这种教学策略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效率较低。
②支架式教学是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优点: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断地提升学
生的水平。
缺点:练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动作比较单一,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该评价方法是属于在课堂当中的一个过程性的评价,该评价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引导课堂前进,及时提示阶段课堂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第5题:

案例:
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
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
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
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
问题:
(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主要采用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
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
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
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
(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
改进后的任务如下:
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
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

第6题:

案例:
针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内容,王老师和李老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王老师从中国花鸟画的分类开始介绍,然后按照朝代讲解工笔花乌画的技法特点和发展脉络,最后进行总结;李老师则是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资料进行自学,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点拨与启发,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问题:请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
解析:
王老师采用了讲授法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这种方法主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学习方法。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李老师采用了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合作学习指导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优点是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促使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还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讨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但是这种方法主要的不足是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式学习。此外,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很多问题往往超出预设的范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应变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第7题:

活动:学生认真绘制,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总结(略)。
问题:
(1)说出李老师运用的教学媒体类型。(4分)
(2)选择李老师使用的教学媒体中的两种,简述其主要作用。(8分)
(3)根据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归纳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教学程序。(8分)


答案:
解析:
(1)语言媒体、图像媒体、电教媒体。
(2)图像媒体是简化和概括的地理语言,是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有:
①通过简化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理解深刻的地理知识;
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③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电教媒体的作用:
①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
②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③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④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
(3)①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确定横、纵坐标及其单位,间隔长度和等分;②将表格中的数据标在坐标轴中;③用光滑的曲线将点连接起来;
④出示新表,让学生独立完成曲线图的绘制。

第8题:

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答案:B
解析:
课的分类,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题干中描述多种任务,所以此题选B。

第9题:

李老师在给高一学生上“信息交流”这节课时.制定的一个教学目标为“通过对信息交流重要性认识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请结合行为目标描述法的四要素,对李老师描述的教学目标进行改写。 .


答案:
解析: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能总结并列举出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是学生,即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可检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明确给出了教学目标中可用的一些行为动词,可做参考。在这里指“参与”“总结并列举”“锻炼”: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这里指“小组讨论”;表现程度,指学习表现或学习结
果所达到的程度,这里指“能总结并列举出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

第10题:

案例:实习生李老师给初二(3)班上健美课时,一开始就采用分解示范进行教学,结果发现当学生学的很慢,教学效果也不好,休息时,几个女同学走过来和李老师说:“老师,您能不能连贯着做动作呀,你把动作分解了我们感觉很别扭,做不习惯。”李老师听后有些茫然,心想:“我们大学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强调要分解示范,学生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请指出李老师在课的开始就进行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
解析:
分解法是把一个身体训练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环节),按部分逐次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优点:是对于较难的身体训练可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过渡难点,简化教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还有一定的帮助。缺点:是容易破坏身体训练的技术结构,影响完整动作技术概念的形成。在李老师进行健美操教学采用了分解教学法,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老师提出了动作不优美、不连贯的观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