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

单选题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请一名学生回答,结果这名学生答不上来。李老师很生气,冲着这名学生说道:“整天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太笨了,坐下!”李老师的做法()。A 正确,激发学生的羞耻心,帮助其上进B 错误,不应该对学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C 错误,批评不应该在课堂上,应下课后到办公室进行D 无所谓对错,这是教师个人的教育风格

题目
单选题
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请一名学生回答,结果这名学生答不上来。李老师很生气,冲着这名学生说道:“整天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太笨了,坐下!”李老师的做法()。
A

正确,激发学生的羞耻心,帮助其上进

B

错误,不应该对学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

C

错误,批评不应该在课堂上,应下课后到办公室进行

D

无所谓对错,这是教师个人的教育风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 4 . 一名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老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 每次这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 老 师 就 给 予 鼓 励 和 表 扬 。 老 师 所 用 的 行 为 改 变 方 法 是 【 】

A .肯定性训练

B .示范法

C .行为塑造法

D .强化法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一个夏季的午后,在一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里,一位老教师正在上公共必修课。老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在讲解,可下面的学生有的在看外语,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发短信,还有的学生在睡觉。老教师几次强调学生上课不许睡觉,可有名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抬头,老教师愤怒了,快步走到这名学生面前,命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并要求这名学生滚出教室。这名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没向老师做任何解释,背起书包,摔门而出……这下更惹怒了老教师,他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狠狠地批评现在的学生没有一点尊师品质……


答案:
解析:
(1)答:不正确。这位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即: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教学道德规范)以及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2)根据自己对高校师德的认识和要求谈师生关系的处理,要自己组织文字进行论述。

第3题: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教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教师的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耐心点拨,用心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态度严厉,甚至讽刺挖苦。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三种教学方式效果最佳。

第4题:

李老师工作很认真,仔细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由于学校说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自由讨论,课堂气氛好,同学们上他的课都很开心。但是在旁听课的老师说李老师授课内容知识性不够,没有效果。李老师的课堂中不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备课不充分
C.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D.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答案:A
解析:
李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参与到课堂中,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所以A错误。 但是其他老师认为教学中对知识方面的传授不够,所以备课准备不到位、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没有引导好学生都有可能是课堂问题所在,B、C、D正确。

第5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 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 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 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1分)
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不能就认为学生笨,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像乙教师那样,进行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分)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启发激励学生。
3、学生是独特的人。(5分)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
命题分析
考查考生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老师言行的评析,以及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从学生观角度考查是职业理念部分最高频的考题,几乎每年都会考查。

第6题:

在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一课中,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提问:画中的五个场景分别描绘了什么?学生踊跃回答,大家答案各一。比如有的说在吵架、行贿、办宴会。当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不一致时,李老师十分生气,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最后,李老师在全部学生的评价表上都打了D,不合格,气愤地结束了该课程。
问题:请问该老师的评价是否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


答案:
解析:
该老师的评价存在问题。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李老师预设的课堂不一样,便十分生气,这样做法是不对的。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评价建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美术鉴赏行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给出评价和建议,又要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根据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行为方面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要:①评价语言的亲切性;②评价语言的准确性;③评价语言的激励性;④评价语言的人文关怀性。教师要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回答的基本正确,但我想补充一点……”“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通过这样的话语教师可以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即使是给予学生否定性评价,也应再次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这样不但可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美术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欣赏者,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地予以赞赏。

第7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 :“一上课就发呆 ,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 ,真是一个笨蛋。”事后 ,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 ,整节课都无精打采。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 :“不着急 ,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 ,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 ,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 ,答对了一部分 ,教师很兴奋的说 :“对,只要我们动脑筋 ,就有思路 ,再想想 ,还有补充吗 ?”学生思考了一下 ,做了补充 ,教师又点了点头 ,“很好 ,请坐 ”“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这节课 ,该生听的很认真。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 ,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答案:
解析:
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 ,不能就认为学生笨 ,给学生贴标签 ,而应该像乙教师那样 ,进行启发教学 ,激发学生的潜能。
2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 ,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启发激励学生。
4 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 ,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 ,这时教师应有耐心 ,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 ,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 ,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②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也具有差异性 ,应该因材施教。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 ,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他的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第8题:

【资料】李老师上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课开始就在屏幕上投影出: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就复习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请一位学生起来回答什么是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李老师又问其他同学:“回答是否正确?”学生齐声回答:“对。”李老师再说:“请同学们一齐回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于是大家一齐说:“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然后李老师开始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快就讲完了,学生也记住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接下来李老师要学生做课堂练习,习题是二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他分别找两个学生上黑板来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做完后李老师再纠正。被叫上去在黑板上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学生画错了高,于是换了个学生。这个学生打算画辅助线,可是又没有学过相关知识,老师就让他下去,又换了学生上去试,这个学生还是想画辅助线,但最终依然没成功。李老师只好作罢,自己画了高。最后,李老师让学生再次背诵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就结束了。 问题:以下对李老师教学评价正确的是( )A.李老师的提问是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

B.李老师主要让学生记住公式而不是运用公式

C.李老师的提问多样化,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D.李老师主要采用了练习法,上了一堂综合课

E.李老师没有让学生“试错”,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如果你是李老师,应该怎么做( )A.应该让学生多记公式,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B.应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激活和深化学生的思考

C.应在理解和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知识,而不要简单复述

D.应在第一个学生画不出高的情况下,就果断终止,进入评讲订正环节

E.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以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来指导教学设计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ABDE


问题 2 答案解析:BCE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议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卷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问题: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答案:
解析:
【要点】(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
(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首先,张老师错误地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造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10题: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法,这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 )。

A.抽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本题中学生提出的多种解法,正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