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材料:第一天来到这个班,就一眼看到门口那个叫小军的男孩,长得白白净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显示着他的聪慧。但随着我对他学习和生活的观察,他的行为让我大跌眼镜。他上课无比好动,还常把同桌欺负哭,换一个欺负一个,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他一个人坐一桌,并让他从教室的最前排移动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喜欢擅自翻同学的书包课桌,并喜欢把同学的东西偷偷拿走或悄悄藏起来,但即使只是一支普通的铅笔,他也不能容忍别人碰他的;和同学交往时,他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常有学生或家长来告状,小军又打(或踢)他了……开始,我也像对待其他

题目
问答题
材料:第一天来到这个班,就一眼看到门口那个叫小军的男孩,长得白白净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显示着他的聪慧。但随着我对他学习和生活的观察,他的行为让我大跌眼镜。他上课无比好动,还常把同桌欺负哭,换一个欺负一个,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他一个人坐一桌,并让他从教室的最前排移动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喜欢擅自翻同学的书包课桌,并喜欢把同学的东西偷偷拿走或悄悄藏起来,但即使只是一支普通的铅笔,他也不能容忍别人碰他的;和同学交往时,他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常有学生或家长来告状,小军又打(或踢)他了……开始,我也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耐心地教育他,可是当发现对他毫不起效时,我心急如焚,就忍不住对他严厉斥责,甚至生气得拍桌子。如果是其他孩子,见到老师动怒,大多连大气也不敢出了。可他却正好相反,我一批评他,他就会把头扭向一边,对我置之不理。经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小军的父亲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加上他对小军又相当溺爱,所以造成了小军的任性妄为。小军的父亲因平时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前每当老师告一次状,他就把孩子痛打一顿。问题:(1)你认为造成小军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2)教师应如何对小军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肯定间距可以看做是对被试态度的一种测量,一个很自信的人会((  )

A.很少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小
B.很少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大
C.总是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小
D.总是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大

答案:A
解析:
不肯定间距也叫做相等地带,就是被试判断两个刺激大小相等时的地带。自信的人喜欢作出大小的判断,因此很少作出相等判断,他的相等地带小,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小: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本班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A把小B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冲着小A喊到:“你是怎么回事,明天把家长叫来!”因为我还有别的班的课,就匆忙离开了教室。
小A是班里有名的闹将,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问题。照理说他犯点错误不新鲜,但那天我却觉得他不应该,因为中午我刚刚找他谈过话,当时他非常认真地接受了我对他的批评和提醒,怎么转眼的功夫又开始闹事呢?带着这个疑问,下课后我急急忙忙来到班里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小A没有否认砸桌子的事,我问为什么,他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来,语气平和地耐心和他交谈,这时,他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班长误认为他在上课时写作业,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冤枉,而班长平时又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不好直接反驳他,也不想向老师报告,可还咽不下这口气,就砸了别人的桌子,发泄自己的怨气。我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错误行为没有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也没有再让他把家长请来,而是把班长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面对面化解了误会,并让班长当面把小A的名字从班日志上违反纪律的人名单中划去。这时,我发现,小A先前那种对立、紧张的表情和目光,逐渐变为后悔和感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当时就向班长解释清楚,而不应该砸桌子。”说完,他和班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通过这件事我对小A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
过了一周,我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夹子,打开一看,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英语生词卡片,我问大家,是谁做的好事,一连问了几遍,始终没人回答。有位同学悄悄告诉我是小A做的,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立即用赞许的目光看了小A一眼。也许是从未得到表扬的缘故,他的脸马上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这件事,我组织了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中心思想就是让大家对小A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坏孩子,是一名好同学,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从此以后,小A完全变了,他不但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特别是文化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上课积极发言,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1)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其他老师学习的。(2分)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材料中,该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对事情的经过细心调查,耐心教导化解了学生之间的误会,同时使小A承认了错误,最终以此为契机使小A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3分)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老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之后了解到了小A虽然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是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在老师的表扬认可下他不仅改掉了坏毛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明天提升,成绩也提高了。(3分)
(4)做到以人为本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并没有忽视小A的反常现象,丧失对小A的信心,而是耐心了解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与鼓励下,小A的品德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改掉了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使得他的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好的全面发展。(3分)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正确的引导学生,及时的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分)
(如不展开说明,酌情扣1—3分。)

第3题: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小杨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光芒,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答案:
解析: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2)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相信小杨并且尊重小杨,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并且没有强迫他承认乱扔垃圾,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小杨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教师针对小杨热爱体育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并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项目,帮助班级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好成绩,提升了小杨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其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③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教师充分发挥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使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提出去向王老师道歉,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第4题:

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他的家人引以为豪,就带着他到处炫耀,不加调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


正确答案: 这个事例说明,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作用。良好的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是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第5题:

《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冯赛来到中国城时看到一位中国老人正跷着二郎腿坐在门口,他穿的上衣绣着好些红丝线的()。

  • A、中国结
  • B、凤凰
  • C、龙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答案:C
解析:
新生儿的视听协调是新生儿听觉与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协调能力。

第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本班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A、把小B、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冲着小A、喊到:“你是怎么回事,明天把家长叫来!”因为我还有别的班的课;就匆忙离开了教室。?小A、是班里有名的闹将,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问题。照理说他犯点错误不新鲜,但那天我却觉得他不应该,因为中午我刚刚找他谈过话,当时他非常认真地接受了我对他的批评和提醒,怎么转眼的功夫又开始闹事呢?带着这个疑问,下课后我急急忙忙来到班里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小A、没有否认砸桌子的事,我问为什么,他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来,语气平和地耐心和他交谈,这时,他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班长误认为他在上课时写作业,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冤枉,而班长平时又与老师的关系不错,小A、不好直接反驳他,也不想向老师报告,可还咽不下这口气,就砸了别人的桌子,发泄自己的怨气。我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错误行为没有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也没有再让他把家长请来,而是把班长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面对面化解了误会,并让班长当面把小A、的名字从班日志上违反纪律的人名单中划去。这时,我发现,小A、先前那种对立、紧张的表情和目光,逐渐变为后悔和感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当时就向班长解释清楚,而不应该砸桌子。”说完,他和班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通过这件事我对小A、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过了一周,我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夹子,打开一看,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英语生词卡片,我问大家,是谁做的好事,一连问了几遍,始终没人回答。有位同学悄悄告诉我是小A、做的,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立即用赞许的目光看了小A、一眼。也许是从未得到表扬的缘故,他的脸马上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这件事,我组织了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中心思想就是让大家对小A、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坏孩子,是一名好同学,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从此以后,小A、完全变了,他不但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特别是文化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上课积极发言,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问题1][简答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1)该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分)(2)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该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承认小A、是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3分)(3)该老师全面、公平公正地看待小A、,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了小A、的自尊心。(3分)(4)该老师尊重热爱学生,根据小A、的情况因材施教。(3分)(5)该老师利用小A、的长处,因势利导,最终使小A、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改掉了自己身上的坏毛病。(3分)

第8题:

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 ”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意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睛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答案:
解析:
(1)教师的做法符合了德育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分析:
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其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第9题:

下列句子中只有()用了比喻。

  • A、他要能像你一样,准能考上。
  • B、这孩子长得并不像他父亲。
  • C、星星眨着眼睛,仿佛是要说话。
  • D、想想个人的未来,也为我的朋友——书籍担一份心。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因为什么事情,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泪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正确答案: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贯彻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老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
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