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材料:某小学五年级(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欢《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题目
问答题
材料:某小学五年级(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欢《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单纯随机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中学初二(5)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课堂上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面对班里的“在野学生领袖”,班主任应如何正确对待和进行教育转化( )

A.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B.利用“在野学生领袖”的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C.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D.班会上严厉批评推举“在野学生领袖”这种现象,坚决取缔这种称号,以正班风

答案:A,B,C
解析:
针对材料中的现象,严厉批评、坚决取缔的做法是不妥的,唯有正确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3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率的发生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整群抽样

E.机械抽样


参考答案:C

第4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课堂上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的建设与培养”。
【参考答案】(1)将乱班转化为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第5题:

在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比是5 : 4,二班与三班的学生人数比是3 : 2,4班比二班的学生人数少8人,则三个班级的学生总人数是 ( )人。



A. 50
B. 60
C. 70
D. 80

答案:C
解析:
设一班、二班、三班的学生数分别为x,y,Z。由题意可得x:y=5 : 4,y :z= 3 : 2,:y-z=8,解方程可得:x=30,y= 24,z=16,x+y+z= 30+24+16 = 70,正确答案为C。

第6题:

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请分析说明:

(1) 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正确答案: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第7题:

(一)
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
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请结合案例,试分析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答案:
解析:
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问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第8题:

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 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 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正确答案:
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门、同学f,1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第9题:

苗苗是某少儿舞蹈班学生,她喜欢民族舞。对于该舞蹈班学生,她们或者喜欢拉丁舞,或者喜欢芭蕾舞;喜欢民族舞的,则不喜欢芭蕾舞。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推出苗苗喜欢街舞这一结论?

A. 舞蹈班有些喜欢拉丁舞的学生也喜欢街舞
B. 舞蹈班学生中,喜欢拉丁舞的都喜欢街舞
C. 舞蹈班学生喜欢的舞蹈只局限于民族舞、拉丁舞、芭蕾舞和街舞
D. 民族舞和街舞比芭蕾舞更容易学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充分条件选言命题

题干信息翻译为:①拉丁舞或芭蕾舞,②民族舞→—芭蕾舞,③苗苗喜欢民族舞。将③代入②可得,苗苗不喜欢芭蕾舞,结合①,否定或关系其中一项,可得另外一项,—芭蕾舞→拉丁舞,即苗苗喜欢拉丁舞。想要得到苗苗喜欢街舞的结论,需要补充拉丁舞和街舞之间联系,民族舞→—芭蕾舞→拉丁舞→街舞。选择选项B,喜欢拉丁舞的都喜欢街舞,即“拉丁舞→街舞”。

第10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率的发生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 A、单纯随机抽样
  • B、整群抽样
  • C、系统抽样
  • D、分层抽样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