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

题目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阅读环节。(20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2)若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请你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阅读环节。


答案:
解析:
(1)《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①开篇点题。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
②层次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描写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清晰明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3)阅读环节设计: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退后”的思路。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自读,出示自学提纲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
②分小组讨论,再次品评
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创设情境,精读感受:
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①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②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③议——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大家各抒己见: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像发生了地庇感受到地在震动;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④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⑤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⑥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回顾,再读欣赏:
学完全文后,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朗读,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第2题:

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

  • A、三月
  • B、十二月
  • C、八月

正确答案:C

第3题:

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以下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早在唐宋时期钱塘当地就已形成了观潮的风俗 B.钱塘江大潮之所以气势磅礴,与钱塘江江口喇叭状的地形有关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描写的正是钱塘江大潮时的景象 D.钱塘江大潮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仅次于长江口北支的潮汐能


正确答案:D
我国潮汐能资源的地理分布十分不均匀。沿海潮差以东海为最大,黄海次之,渤海南部和南海最小。河口潮汐能资源以钱塘江口为最丰富,其次为长江口,以下依次为珠江、晋江、闽江、瓯江等河口。D项说法错误。

第4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导入环节:课前,教师提前穿上土家族服饰来到教室,多媒体播放土家族风俗人情图片,音响播放《乃哟乃》。学生伴随着音乐的声音步入教室,亲身感受土家族民俗。师:大家看我穿得是哪个民族的服饰?(生自由作答)师:对了,是土家族服饰。土家族喜欢群居,爱住吊角木楼。什么是吊脚楼呢?大家看图片……为什么土家族人民要住吊脚楼呢?据说古时候的土家族人居住的地方经常遭到猛兽、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做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篷,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师:看来土家族无论穿着还是居住都是很有特色的,那么土家族的音乐是怎样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土家族的音乐世界,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请欣赏《乃哟乃》。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运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方法。导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师通过穿民族服饰。播放民族风情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郁的土家特色,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来。它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益于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背景,从而能与新课很好地连接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我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人文原因包括()。

  • A、八月十八出现是吉祥日
  • B、护堤工程
  • C、杭州的美誉对观潮游客吸引力的叠加
  • D、悠久的观潮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
  • E、历代著名诗人留下的观潮佳作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答案:
解析: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一):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 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1236二 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I,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面含有32个()。
1. 2里面含有12个()。
0.25.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2. 4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I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 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 4 千米= 22400 米 22400÷4 = 5600 米 5600米=5. 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0. 4合起来,表示24个0. I,商6是表示6个0. I,应在商的个 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 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 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 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 4÷4与224÷4哪些地方 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 2 ÷ 3
2.用竖式计算。
38. 7÷9
7. 26÷6
16. 5÷15 43. 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 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 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 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7题:

海宁观潮节又名“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自1996年至今,每年安排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蚌埠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观潮
2、内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基本要求
1、讲解文本中的景色变化
2、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优美的句子
3、合理板书
答辩题目:1、在你的讲授中,为什么会提写作顺序
2、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
2.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历来总有很多人慕名前去
观看钱塘江大潮,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板书:观潮)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纠正读音。
2.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
2.默读写潮来时景象的部分,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3.观看潮来时的视频。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思考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呢?
(四)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全文,教师总结。
作业:课下可以收集材料,编写导游词,然后向身边的人介绍。

【答辩题目解析】
1.在你的讲授中,为什么会提写作顺序?
我在授课中提到“写作顺序”,原因有二:1.本文确实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作出来的,提及写作顺序,学生在阅读时会更有全局性和条理性,同时这也是向学生普及阅读方法的一种途径,在阅读时需要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对文章才能更加有重点地把握;2.语言的能力训练都是相通的,在阅读时学生注意到写作顺序,这样的思路很可能会带到写作与口语表达中,这也是无形中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提示:不论写作还是口语表达,都需要遵循一定地顺序。
2.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在小学语文的教授中,我认为有以下注意点:1.设置情境。语言学习最终是要学生把所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运用,那么我们教授的知识点,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设置成课堂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去实践语言的运用;2.直观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有限,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用直观浅显的方式来教学,这样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有帮助,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避免专业性过强的语言以及课堂操作方式;3.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偏短,因此我们应该设置尽可能有意思的方式不断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能动性。综上,这就是在小学语文授课中需要注意的点。

第9题: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是()大潮的最佳观潮期。


正确答案:钱塘江

第10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正确答案: 模型思想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